新课标学习练习题第二套(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第二学段中具体情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不包括(D)。
A.总量=分量 分量 B.总价=单价X数量 C.路程=速度X时间 D.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中的(D),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B)的认识。
①形状②大小③组成元素④位置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C)性质。
A.基础性、普遍性、整体性 B.基础性、一致性、发展性
C.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D.发展性、整体性、普及性
5.第三学段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教学,可以从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C)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图。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6.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C)。
①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②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③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④应用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与第一学段相同,第二学段也可以自行设计主题活动的内容,但要指向综合数学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设计具有(D)的活动。
A.独立性 B.创新性 C.实用性 D.操作性
8.主要针对学习内容和达成相关核心素养提出的教学建议是指(C)。
A.内容要求 B.学业要求 C.教学提示 D.成果评价
9.新课程标准中倡导(C)教研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参与的效
果。
①参与式②案例式③体验式④研究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培训应面向全体教师,坚持(C)。
A.先实施后培训 B.先实施后总结 C.先培训后实施 D.先培训后总结
11.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以__D___为基础,需要通过设计特定的、情境化的、综合的数学活动来实现。
A.四基 B.四能 C.教学目标 D.数学知识
12.发挥评价的(B )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A.素养立意 B.育人导向 C.教学评一致性 D.多元化
13.课程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的学习设计具有的性质不包括(B)。
A.活动化 B.趣味化 C.游戏化 D.生活化
14.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__C____,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A.立德树人 B.以学生发展为本 C.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
D.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15.运用数与字母表达数量关系,通过运算或推理解决问题,形成与发展学生的(D)
A.模型意识、推理意识、初步的创新意识 B.模型意识、推理能力、初步的创新意识 C.符号意识、推理能力、初步的应用意识 D.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初步的应用意识
16.为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D)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
A.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B.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
C.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 D.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17.教材编修要勇于打破固有教材模式,为教材使用者提供广泛的素材资源和开放的使用空间,那拓宽视野不包括(B)
A.介绍数学文化 B.提供生动活泼的数学故事
C.介绍《九章算术》 D.加入数学发展前沿
18.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这是修订原则里的哪一条内容? (C )
A.坚持目标导向 B.坚持问题导向 C.坚持创新导向 D.坚持内容导向
19.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不包括(B)
A.丰富教学方式 B.明确教学目标
C.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D.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20.(C)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感悟数学应用的普遍性。
A.空间观念 B.数据意识 C.模型观念 D.推理意识
21.(D)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A.数感 B.符号意识 C.推理意识 D.运算能力
22.新课标建议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B)的校本教研。
A.实践一问题-研究一改进 B.问题一研究-改进-实践
C.实践一研究一问题一改进 D.问题-实践一研究一改进
23.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C)过程。
A.感知立体图形 B.感知平面图形 C.统一度量单位 D.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2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C)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
A.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B.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D.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25.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D)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A.四基 B.四能 C.三会 D.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