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我正式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那个时候,所有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担任班主任,还要兼任思想品德课老师。说到思想品德课,给人的感觉就是“正义的化身”,思品老师就是纪律,就是规则。一轮又一轮的课改, 思品课最终改版为《道德与法治》课,它涉及到了“我们时代的变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课程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 等一系列的重大改革。2019年3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该怎么上,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学生的行为会有什么转变,这些问题,值得让每一位思政课老师思考。
一、自我教学诊断分析。
1、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达成。
2、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需要经过反复引导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骤的教学,对知识点一知半解。
3、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脱节 。课堂停留在知识的讲授上,没有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实际道德的事件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理论实践两张皮”。
二、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
1、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课标要求。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制定目标很重要,目标好比师生在游泳课堂里的目的地,目标过大,游不到,目标过低,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恰当的目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既能够达成目标,又能起到训练的作用。只有把握了课标对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才能在制定具体目标时有标杆,才不会有偏差。
2、要关注学情。三年级孩子,他们的生活大部分是被家长包裹着的,他们在家被家人包裹着,在小区,被家人看护着,上放学路上,家长一路接送,在学校,被老师包裹着,他们生活的空间就是家里、小区、学校,很少独立与他人相处,社会生活经验缺乏,难以达成老师课堂设定的目标,因此,作为老师要充分了解学情,要能够课前让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充分挖掘自己助人和被助的体验,了解社会上爱心传递的人和事,阅读了解雷锋的故事,增加不在场经验,提升他们对传递爱心的理解,为课堂教学铺垫。
3、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教学思路是一节课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步骤和流程,也是教师对一节课教学过程所做出的思考、安排与策划,它体现了本节课“学”与“教”的逻辑,一堂成功的课必定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教学主线,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重点突出,精彩纷呈。相反,凡是不成功的课必定是主线不明,思路混乱。好的思路既便于学生理解,更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教学活动的流程,要依据目标,每个环节以目标为始,更要以目标为终,每个活动要达成总目标中的一个分目标,按照德育课堂的“知、情、意、行” 进行串联,明理导行。
4、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多媒体教学富含多种元素,能将视频、音频、文字等一次性的呈现在一堂教学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工、变形,让这些生活素材转变成为学生能够理解、可以学习、易接受的教学素材,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课堂中的知识点。
5、 正确使用评价语。评价语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评价语是对学生认识的统一和提升,是对课堂目标达成的表达形式之一,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对目标达成的催化。
三、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1、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用爱促进教学。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便不能为人师。为师之道,必须热爱学生,犹如父母之爱护子女。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让他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教师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2、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用知识感染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要反复琢磨,要与自己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孩子在成长途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要不断加强综合素质修养与教学技巧。除了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自己专业的专家,同时还必须是个杂家,教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丰富知识和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4、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只有创造师生平等的环境,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理论,而又不感到枯燥。
总之,要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一名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