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错在哪里?
1. 我们来看孩子做的这道题,100 减去 40 等于 60,被老师判错打红叉。老师判错之后,老师给孩子留言,仔细点,孩子没找到错的原因,到底错在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到底怎么回事。
2. 这是一道小学三年级的易错题,80 个同学只有一个人作对。我们来看一下,爸妈共有 100 元,爸爸比妈妈多 40 元,妈妈有多少元?很多孩子采用了思维定式,多的用减法,少的用加法,所以 100 减去 40 等于 60 元,妈妈有 60 元。
3. 那么这样我们可以进行这个答案的正确率是否正确?我们验算,怎么验算?你看一下,我们爸妈总共的 100 元减去妈妈的 60 元,那么爸爸是 40 元,你看一下,爸爸比妈妈多 40 元,这里验算出来,爸爸反而比妈妈少了 20 元,所以这个答案明显不对。
4. 你知道错在哪里吗?或者说你知道这道题应该怎么样来进行思考吗?在这里我有两个方法。
- 首先第一个方法我们用假设法或者说接替法,爸比妈妈多 40 元,反过来妈妈比爸爸少 40 元,我们借 40 元,100 加上 40,就是妈妈和爸爸同样多,是两份儿,我们再除以二,你看每一份儿就是 70 元,对吧 70 元。
- 我们再用 100 元减去 70 元,就相当于是爸爸的钱,等于 30 元,所以妈妈是 30 元。但是可能这种方法孩子听不懂。
5. 那么我们采用第二种学习方法,那么就是竖形结合的方法或者说和差问题对吧?我们画线段图,这是妈妈的,假设妈妈为这一段,那么爸爸的呢,爸爸比妈妈的这一段,但是还额外多出来了 40 元,又告诉我们他们总共是 100 元。
6. 那会看图的同学,一看一目了然对吧?我们用这 100 元总共的来减去爸爸比妈妈多的这 40 元,就得到妈妈剩下的两份儿,对吧?那么再除以二结果依然算出来答案是 30 元。
7.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法,简单易懂,画线段图,也就是说,把文字转换成线段图来理解,所以妈妈最后答案是 30 元,而并非是 60 元。你学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