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每当回想起自己中考那一年的时光,心里就百感交集,有欢喜有痛苦,酸甜苦辣的滋味都会一齐涌向心头,所有这些汇集成一个字: 难!
我的初中是在村里自办的学校中度过的,学校很简陋,总共就6间教室,初一,初二和初三各两个班,每个班大概65个学生,整个学校不到400人。
当时所有的学生都是天天回家,第二天早上赶回学校。中午的时候,路远的同学会带菜然后去食堂买饭,路近的就回家吃午饭。当然了,如果中午要在学校吃午饭,我们需要额外的带大米来学校换饭票。我当时最怕的就是背米来学校,太累了!
另外,学校里没有任何其他的辅助办学设施,如实验室之类的。就是最基本的篮球场和足球场都没有。我们上体育课很高兴,老师直接把我们带到一片坟地,扔给我们一个足球,我们就开始自由发挥,有多远踢多远,有多高就踢多高。开心就好,没有任何的规矩可言。
尽管外部环境是如此的简陋,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是努力学习,因为我们知道,要想更上一层楼,对我们农村出生的孩子来说,当时只有读书这条路最现实。从没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精神境界,只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物质追求。
然而,到了初三的时候,残酷的淘汰机制开始实施了,决定了哪些人可以继续能上学,哪些人必须要回农村。对很多孩子甚至家庭来说,都是很残酷的,但也是无可奈何的,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当时初三年级的两个班共有130名学生,在正式中考前一个月,进行了一次资格预选考试,名额是30人,也就是说我们学校当时只有30个参加中考的名额,其他的人都必须要回农村了,而且没有资格再复读。
我当时比较幸运,在资格预选考试中,我的成绩是处在前20名以内。因为当时班上很多成绩好的同学都是计划报考中专,不考虑上高中,所以,如果去除掉这部分同学,我的成绩就是非常好了,考高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那些成绩好的同学都报考中专而放弃上高中呢?因为在94年的时候,中专学校是非常好的一个地方,都是国家干部的身份,而且包分配。另外一个吸引人的条件是可以早点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早点挣钱,为家庭减轻负担。这在当时,相当于我们现在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所以,以我的成绩来看,只能望洋兴叹,也是没有办法,虽然家里人希望我能上中专学校。
有幸留下来的同学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全部被集中到一个班级,统一冲刺。我们每天的课程都排得很满,天天做油墨印刷的试卷,背英语,背语文,背政治及刷数学题。我第一次感觉到了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个时候,看到那么多同学的离去,突然深深触动了自己的内心,离开了学校,就一味着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来学校学习了。我如果中考失败,命运也会是这样。如果那个情况出现,我不知道我该如何面对?因为我从小就是村里人的学习榜样,一直成绩优秀。
当有了这个危机感后,我比之前更加努力了,起早贪黑的去背书去做题目。我是自尊心比较强的人,也是感情丰富的人,我很难想象我落考会怎么面对父母和村里的父老乡亲。所以,我必须要成功!
经过紧张的一个月集中学习后,在1994年7月初,我们终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去县城参加中考之路。
我们被安排在县城招待所食宿。这是我第一次在外面住酒店,心情非常的激动和新奇。招待所距离我们考试的学校大概步行需要半小时左右,在骄阳似火的炎炎7月,我都感觉不到天气的炎热,满心只关注在考试上。
当时我还发生了一个意外,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很危险。因为是夏天,考试回来后,我就喜欢用冷水洗澡,结果导致拉肚子,真的很庆幸是发生在考最后一门课程的时候发生的,所以一直忍着直到考试结束。
紧张的中考结束后,我们都焦急和不安的等待着学校发放成绩。在这等待的日子里,刚好是农忙季节,但是父母都不让我干活,要求我就在家待着。
在意料之中也是在期望之外吧,我的成绩下来了,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加上我,总共有4个同学上了市重点高中。我终于一颗心放到了肚子里,长出了一口气。父母当然就更不用说了,逢人就说。紧接着,家里的亲戚都来送礼祝贺我考上了高中。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竞争,虽然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一个10几岁的少年,但是生活已经教会了我很多,让我成熟。
生命中所有的艰难,都是我们人生上的一个风景; 命运中的所有起起伏伏,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阶梯。不屈服,不放弃,才会让我们的人生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