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古时候,一位普通人想要改变命运,最靠谱的路径就是科举考试,正是因为如此,无数人争先恐后的参加科举考试,为的就是有朝一日一飞冲天。甚至有的人坚持十数年,也要继续考下去。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对学子们是一种多大的机遇。
不过科举考试想要取得成绩并不简单,特别是状元,更是天选之子才能考取的,他们不仅文化基础扎实,临场发挥的能力也是一绝,今天讲的这位考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位状元,他经过重重考验,最后在殿试的笔试中,所写的文章感动了光绪皇帝,成功的被选为当年的状元。这个人就是骆成骧。
骆成骧从小家庭环境不太好,母亲早早去世,父亲有不善于理家,因此将骆成骧过继到骆氏夫妻名下,而骆成骧的养父母之后更是做生意赚了一些钱,所以骆成骧从小倒是受到了因为该有的教育,而且骆成骧也是天赋异禀,从小就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聪慧。
和很多学子的梦想一样,骆成骧也希望成为一位官员,能够为百姓做一些有用的事,因此抱着这样的目标,他的学习就更加刻苦了。骆成骧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让他对于自己的实力十分有信心,因此他轻松的考中了巨人,在之后的会试中,他也是 没有感到有多大的压力,最后也是顺利的拿下了进士。
一直到了殿试,骆成骧知道自己改变命运的时候到了,于是将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加上自己对于国家形式的看法,写成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文章,恰逢当年是光绪帝亲自进行试卷审批,于是在翻阅试卷的时候,看到了骆成骧的试卷,其卷子字迹工整,文笔优美,特别是其中八个大字,深深的感染了光绪,这八个字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光绪觉得这样的局势下竟然还有能体谅到身为皇帝的不易,因此亲自点名骆成骧为当年的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