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6月7日讯(通讯员 贺衡湘)十年寒窗苦读日,只为金榜提名时。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到了,这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一次重要的考试。这段时间,家长们每天如履薄冰,稍有异响则惶恐不安,生怕因此影响到孩子。而此刻,孩子们内心也承受巨大压力,情绪不安,对事物极度敏感。
心理学研究证实,由于家长的教育模式,孩子自身的性格、经历、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一部分孩子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心理自愈能力较差,当面临重大挫折时,容易造成严重心理问题。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考生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极端行为的消息见诸报端。
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来说来,容易产生巨大心理压抑,特别是和成绩理想的孩子对比时,会更加觉得害怕、厌恶,若不及时调整心态,很有可能因长期情绪低落造成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此时,对于家长来说,一定要适时介入,合理引导。
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更应理性对待,避免以考试成绩而定位孩子,加重孩子心理压力。切忌发牢骚或者责骂孩子,考试只是一个点,而生命是一条线,没有人因考试赢得天下,也没有人因考试输掉一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本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离不开家长平时里的悉心督导。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更应反省自己是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了足够的关怀和陪伴。
除成绩不理想导致的心理问题之外,过激补偿也是常见的考后现象。考生在经过长期紧张的备考,突然释放了所有压力,往往会出现过度狂欢,集体喝酒庆祝、在网吧彻夜不眠的极端行为。实际上,心里的长期压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逐渐缓解。过度的宣泄造成“长期压力”到“豁然松弛”的巨大反差,容易导致多种心理问题。所以,家长应当教育子女不要采取过激的放松方式,让孩子按照原来的生活节奏和方式来进行调整。
考后产生迷茫,也是很多孩子会面临的问题。在考前,孩子心中是有明确的目标的,这个目标在考后骤然消失,孩子一下子变得无所是从。而且,孩子长期保持的生活习惯被打破,容易感到失落和孤独,造成情绪困扰。在这个阶段,家长务必花上一些精力,引导和培养孩子建立独立思考和自主决定的能力。让孩子明白,考试结束,它只是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人生开始,没有什么一考定终生,人生处处是考场,试卷不过是人生书写的一张纸,未来的人生才是一幅壮美的画,引导孩子积极去适应新的阶段,不断增强自己的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0731-84329818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张璐]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