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批试卷的时候,我们学校业务群里的通知明确规定,试卷上只写等级ABCD,不写分数。可是老师们总觉得不写分数,心里没底,不知道学生考试情况到底如何,于是都偷偷地在卷子角落里用铅笔写个分数,可是试卷批完时,领导再次强调,试卷上不许出现分数,出现问题责任自负,于是大家又悄悄地把分数擦掉了。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规定是为了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是为孩子们着想的事,但许多人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做对学生真的有利吗?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感觉到这个等级制意义并不是很大,并非达到了皆大欢喜的目的,反而有一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感觉呢。等级制是这样的,A级:90--100 B级:75---89 C级:60--74 D级: 60以下,等级之间的极差是10到15分,也就是说相差十多分,都是一个级别,让大家感觉不到差距,乐乐呵呵地过假期,事实并非如此。
一次一个家长问分数,我高兴地告诉他,考得不错,A等,其实那孩子刚进90,低年级这个分数其实不怎么样,我还说人家考得好,亏心不亏心?家长没有一丝高兴,为自己孩子成绩不好发愁,问老师怎样改进,怎样提高,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是尽管刚刚进90,人家真是欢天喜地,认为孩子老厉害了,因而放松学习,下次连90分都进不去了。我觉得,怕孩子受打击,一是试卷上别标每道题值多少分,就算不出来分数了,再就是干脆别考试岂不更没压力?
每个期末,老师们都要奖励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不打分数,只有等级,那怎么奖励呢?100分的和90分的毕竟差很多,75跟89差的更多呀。有人说可以自己偷偷算分数奖励呀,其他同学服气吗?同样是A级,凭什么给他不给我?再就是涉及排名,只有排了名次才知道该奖励谁,但是排名更是大忌。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只好不奖励,或者大帮哄奖励,这可苦了那些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们,总是把这些出色的孩子与那些差一些的孩子拉平,谁也別拔尖,似乎不太公平吧?
有的老师说,等级制也伤人啊?毕竟有等级呀,感觉看D级的孩子跟A级的孩子的差距,比59分跟90分的差距还要大呢?等级有台阶感,分数却没有。
国家为这些未成年人的成长简直是操碎了心,有法律保障,有规则约束,但是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这个阶段的孩子假如一点挫折不遭受,连分数低这样的小挫折都没经历过,那么长大了,处处用分数说话的各类考试怎么能承受?小时候过于温室了,长大后的风风雨雨怎么去经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