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题目讲解怎么写(高考题目怎么解读)

高考试卷题目讲解怎么写(高考题目怎么解读)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30 16:32:26

2022年高考首日首场结束,作文题目出来了。

每年高考的作文,都是令人瞩目和期待的。占60分的作文,800字而已,却从立意、内容、要求上,可见作为国考的对当代18岁的青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期望。

一、全国甲卷作文简析。

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的——众人给园中新建的桥上一个亭子起名的情节描述,总结了“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的三种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以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就是这样,即便你没有读过红楼梦,作为要求的材料描述也基本够用。但对于要深刻理解并能结合实际来看,很显然,通读红楼,对材料中的人物有所了解,是能更好地理解这段材料的内涵。

关键是“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的三种不同方式而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学子们若想在短短的半小时写好作文,需要立刻联想到自己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符合这种场景的事例,

有的人会直接想到起名,围绕着亲朋好友的新生儿、或同学们集体做一件事、或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等真实场景,对名称的策划、建议、争论,然后有了一个赋予一定意义的名称。

很难高分——因为太普通,没有高度,不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当然,如果加上文笔流畅、成语得当、转折巧妙等,是可以保障得分的。

但高考的作文,一定要注意要求:“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同学们,要“有意义”——而不是“有意思”,要有高度,有格局。升华到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反思、一个领悟。

相信会有高分作文出现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彰显中国复兴之路的重大事件中的相关事例,例如冬奥吉祥物、神舟飞船、问天号实验舱等等,但这需要同学们平时不要只顾低头学习,还要抬头关心时事,不单是阅读红楼水浒,更要了解国家大事融入民族复兴的潮流中来,否则,就不会知道“中国航天员在发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区”的现代建筑群叫“问天阁”,也就无从知道其名源自屈原和苏东坡了,更不知道问天阁里的格局和功能。

二、全国乙卷作文简析。

以北京作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数据为例,从“体育发展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对于本届高考生来说,是从童年到成年的时代亲历者,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这篇作文的题材活脱脱的有众多具象的材料事例浮现眼前。审题关键词:“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因此,此篇作文直接就要写自己,但需要知识积累的是,对两届跨度14年的奥运会的标志性人物、事件、科技元素、世界影响力等的了解,关键重点不是运动员们取得的成绩,而是奥运会场馆建设、开闭模式的特点、大国的格局、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员对北京奥运的感受、对中国人民的感动、对中国日益发达的生活便利和幸福感的感触等,来描绘一幅令人振奋的自豪的发展变化。

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而不是作文的题目——这是个素材丰富的作文,但也正因为丰富,也显得无从下手,取舍难断。但也有有注意到,随处可见的素材,却是需要日常对社会、国家、人民、政策、科技、生活等各方面的留意,才能准确提炼和运用。总是手机支付、刷脸进出之类的,很显然是没有力量的材料。

若要高分“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的,一定是具有高度视野、深度思考的、情怀之上的描述。好比14年间世界大环境的变化、疫情下全民抗疫的强大统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保障为首要任务——与他国相较,才深刻体会“不悔入华夏”的真实感受,……中国民族自豪感的建立、高铁里程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参与奥运建设和管理的中国团队,也可以描述谷爱凌等人以中国为根的回归,都是可以推砌的有力量、有温度的材料。

然后,你在其中,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激动到什么——这都来源于每个中国人在行动、在奉献、在创新、在超越自己和昨天。在一面红旗下,我们将如何做,未来的理想是啥——都有了。

三、透过甲乙卷作文看今后学习趋势

还有其他几个卷子的作文,不仅仅是阅读——当然,阅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必须的——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们在学生时代,在到处可轻易获取的众多娱乐资讯中,在青少年时代,就要抬起头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参与生活实践、思考融入未来!

脚踏实地学习,高瞻远瞩思考。学习和了解建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意义远远不在于致敬、自豪,而是在于学习老一辈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里,是怎样的高度、深度、态度,怎样的激情、目标、行动!再借助伟人的几句有力的话,点题、破题、升华。

因此,中国的制式教育,也正在丰富其内在,拓展其外延。实践证明,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应用才是硬道理!如何应用,就是将知识融入技能,思想融入实践,思考融入目标。

将学习的目的融入建设中国梦的潮流中——这才是新青年应有的样子,也就会对接下来的高考志愿的填报、择业观念起到指导作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