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试卷评价及建议(一年级试卷意见和建议简短)

一年级试卷评价及建议(一年级试卷意见和建议简短)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3 00:51:31


作者简介

匡文超,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青岛名师,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学能手,曾获山东省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外语特色学校优质课一等奖。

2024年6月7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考试”发表文章《2024年高考命题和组考总体情况》。文章指出,2024年高考命题体现了三个“坚持”:第一,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第二,坚持考教衔接,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发展素养;第三,坚持面向未来,服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6月8日,“中国考试”发表文章《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从宏观角度对全国各套高考英语试卷做出整体评析。两篇文章为一线教师深入理解、全面把握2024年高考英语试卷命题趋势和考查特点提供指引。现以2024年英语新课标I卷的部分试题为例,深入评析高考命题特点,并梳理相关教学与备考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一、试卷评析




1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英语新课标I卷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选取篇章材料,语篇主题意义鲜明,立意深刻,凸显价值引领。试卷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提倡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并以科学方式将立德树人的考查目的融入试题,在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同时,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详见表1。

表1 新课标I卷语篇统计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起,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侧重在语境中检测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今年的语法填空在延续这一选材原则的基础上,从“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转向“从世界角度感知中国文化的影响”,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学习中增进国际理解,推动世界文明共同发展,试题选材体现良好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2

坚持教考衔接,深化关键能力考查。

(1)加强基础性考查

试卷考查内容设计科学。阅读、语言运用与写作三部分考查项目紧扣教材核心知识和技能,强化基础性考查要求,有助于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


语篇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试题情境真实易懂,客观文本难度合理。使用Word自带的可读性测评工具对语篇客观文本难度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阅读部分语篇客观文本难度维持在30-50的弗莱士易读度指数范围内(详见表3),与外研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一、二册的语篇难度大致相当。


弗莱士易读度(Flesch Reading Ease)是一个用于评估文本可读性的经验性公式。该公式通过考量句子的平均词数和词的平均音节数来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易读度分数,数值介于0到100之间,分数越高,表示文本越容易阅读和理解,分数越低,则表示阅读的难度越大。弗莱士-金凯德难度级数(Flesch-Kincaid Grade Level)表示文本适合的英语为母语者的阅读年级水平,难度级数越高,文本越难。


多数试卷语篇在领域和文风特点上与外研版教材单元内容紧密关联。如,阅读A篇与选择性必修一 Unit 6 Nurturing nature,阅读D篇与选择性必修一 Unit 5 Revealing nature,写作第一节与必修三 Unit 4 Amazing art和选择性必修一 Unit 4 Meeting the muse,语法填空与选择性必修三 Unit 5 Nature in Architecture等。而完形填空的语言特点则与必修三 Unit 6 Hot!Hot!Hot!相仿,作者在叙事中都巧用词句表现出独有的幽默气息。


语言运用是体现基础性考查的重要板块。该部分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准确运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能力,多数试题需要学生在感知、理解语篇主题意义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词语和语法形式表达相关的信息和意义,符合课标对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学习要求。2024年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考查项目以义务教育课标要求的语法项目为主(详见表2),难度与往年相仿。

表2 语法填空考查项目统计(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完形填空选项中的词汇以基础词汇为主,其中,义教阶段词汇40个,必修阶段词汇10个,选择性必修阶段词汇10个。正确选项涉及到的词汇都从不同层面体现作者对主题意义的表达,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如41小题,knew,held和quit三个干扰选项都可与a marathon race搭配使用,从单句角度来看,也能传递完整的信息,但从语境中的Feeling motivated和语篇主题意义来看,作者是想表明“被邻居(赢得)马拉松的事情所激励,我开始跑步”,赢得(won)一词从故事背景角度助力作者对主题意义的表达。


(2)突出应用性与创新性

写作部分侧重考查学生根据表达需求,准确恰当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的能力。应用文为常见写作题材,写作提示简单明了,但对学生审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用夹叙夹议方式描述美术课经历,介绍个人作品,同时,从户外上课角度合理表达感受。续写以第一人称展开,前文情节与情感伏笔较多,给定两段的首句提示信息也比较明显,大部分考生有话可写。但“到公园上美术课”与“向司机赊账”这些现象距离部分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会导致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难以产生共鸣,这也提醒教师在备考中应从五育并举角度加大优质语篇输入,引领学生在理解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赏析、创想情节,阐释、评判主题意义。


(3)注重关键能力考查

试卷通过优化情境设计,在基础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通过优化设问角度和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潜能上的差异,助力高校人才选拔培养。


表3 阅读部分考查能力与文本难度统计

阅读部分考查学生在读懂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主题意义和主要信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其关键能力可细化为7项具体能力(详见表3)。在近几年新课标I卷中,理解具体信息的题目通常少于7小题,其他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含义和指代、从写作方式角度理解写作目的、归纳总结文章或段落的主旨要义、分析理解作者或他人隐含的观点和态度、推断人、事物的特性与人物的情绪和语气、理解文章的结构与类型等。如B篇的第27小题考查写作目的。语篇最后一段首先提到Farber相信整体医学法(holistic approach)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受欢迎,从写作手法来看,在概述后,作者通常需要进一步详述,因此,作者提到自1982年以来美国整体兽医医疗协会的会员数量迅猛增加的现象,以此支持这一观点(he may be right)。正确选项应为To prove Farber’s point。


部分题目以多种关键能力融合的方式进行考查。如C篇第29小题What does the shallowing hypothesis assume? 根据文中Reading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a theory called shallowing “hypothesis”.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people approach digital texts with a mindset suited to social media, which are often not so serious, and devote less mental effort than when they are reading print.可知,根据浅化假说理论,人们在阅读数字文本时,会带着一种适合社交媒体的心态,这种心态通常不那么严肃,并且在阅读数字文本时投入的精力少于阅读纸质文本。理解该假设需要一定的推断能力,因为文本并没有直接给出假设的具体内容,但更为核心的考查,是去理解作者通过这一理论想要表达的观点或态度。即:读者对数字文本通常持有轻率态度。正确选项应为Readers treat digital texts lightly.


D篇采用典型的问题—解决型语篇叙事模式探究生物样本数据采集的可用性,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图1 阅读D篇叙事模式分析

4个小题基于语篇叙事模式命制,突出整体性。32题聚焦“情境”,提出目前生物样本数据采集多为数字形式(They are mostly in electronic form.);33小题聚焦“问题”,即:Daru团队经过分析观测数据(Observational data),对当前数据的可用性提出质疑;34小题聚焦“探究问题解决”,正确选项Improper way of sampling(采样形式不当)正是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为问题解决指出方向;35小题聚焦“问题解决及评价”,即,通过给公民科学家提供指导(Give guidance to citizen scientists),提高数据质量。在解答以上问题时,学生需要立足语篇,以理解、分析、归纳和推断等方式开展精细化阅读,这种考查方式重在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思维品质有着更高要求,也引导语篇教学应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


语法填空 “语境化”与“去模式化”命题趋势增强,机械背诵词义和词形的备考方式已不能满足考查要求。考查构词法项目的3个题目(engineering,functional和richness)均涉及到的是常见后缀的用法,其词汇含义与主题紧密相连,侧重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构词法知识,在语境中正确理解和表达有关主题的信息和观点。60题walk(v. 带着……走过)与62题favourite(可数名词,此处需要复数形式)属于常见词汇,但考查的含义与用法较为灵活,语境中的such as 以及后文The garden also contains a winding path that guides visitors through the twelve regions of the Silk Road. 对解答这两个题目有一定的提示性。考点灵活地依托语境进行设计,有良好的区分度。


二、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教材,夯实语言知识学习。

语言知识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各版本教材的重要内容、必备知识的核心部分,也是各地市英语学科一轮复习的重头戏。高考试题强调在语篇语境中考查知识与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备考理念,与学生一起告别“机械式”刷题的复习模式,避免裸教知识的低效教学方式。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和目标,熟悉课标中关于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的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同时,充分利用教材语篇,以读写结合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在探究主题意义的同时,提高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加强整体阅读,注重思维品质培养。

不管是在基础年级教学还是高三备考中,教师都应以典型语篇为例,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文章的结构框架、核心论点、逻辑脉络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加强对语篇叙事模式的分析,强化整体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应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链,引导学生有效地提炼出语篇关键信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