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报名信息确认将在12月底截止,在信息确认环节有一项家长需要重点关注,即:是否跨区考。
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关于跨区考的若干疑问,为家长和考生支点招~
上海中考一般默认学生在学籍地升学,如果孩子的户口和学籍地并非同一个区的话,也可以选择在户籍地中考。这就是跨区考。
中考虽然是全市统一一张卷子,但各区的教育资源、分数要求、参考人数各不相同,在哪个区中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升学。
目前各初中基本已通知家长做出选择以及提供相关材料了。很多家长因为种种因素会纠结:究竟该如何选择升学区呢?
前些年信息确认的截止时间在一模后,那就可以等学生一模考完,观察一下分数和区排位,再做选择;如今家长需要在一模前进行选择,许多不确定性是造成纠结的原因。
宦老师认为,决定是否跨区,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1
明确跨区考的影响
首先大家得知道,如果选择回户籍地中考,一模、二模、包括中考也还是随着目前就读学校将来的考场安排来进行的,不会因为回户籍地,一个人跑到户籍地的考场考试,所以这一点请家长们放心。
但是一旦选择跨区考,推优和名额分配会受到影响。
选择回户籍地中考的话,学校7%的推优名额、以及在裸考中的名额分配,学生是无法得到的,这也意味着要“完全靠自己”,凭借自身实力去参与自招中的自荐,凭实力去裸考。
但同时,推优、名额分配往往是和学校排名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排名不在这个水平线,选择中考竞争压力相对小的区,反而是一桩好事。
关于排名,宦老师经常在咨询过程中会和家长做个简单的算术题:
假设某个初中人数是100人,推优占了7%,也就是7人,但推优并不是保送,也许会有人失败,暂且估算推优成功5人,自荐也许能成功个2-3人;由于名额分配是裸考中的第二顺位,所以还要考虑到第一顺位“零志愿”的人数,零志愿比拼的是区排名,保守估计录取2-3人,而比拼校排名的名额分配,100人的学校每年大概可以获得3-5个名额。加起来一共18人左右。
也就是说,按照孩子目前成绩推算,预估孩子的中考学校排名在20名、甚至是30名开外,那么宦老师认为可以考虑回户籍地中考,即使不能享受推优和名额分配也不受影响,选择一个压力小点的区参加中考未尝不可。
2
明确各区的升学形势
目前学籍地和户籍地的中考形势也是家长必须要考虑的,从2020年中考的实际考分来看:
上图统计了各区平行志愿的录取情况,从各类学校的平均分及门槛线做了统计与归类。
杨浦的普高较为特殊,上理工附中属于特色普高,宦老师硬是把它拿来凑了个数,除它之外,杨浦还有今年新招生的复旦二附中属于普高编制,分数甚至比区重点还要高出不少……
家长在选择是否要跨区的时候,得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我在学籍地中考的分数如果放在户籍地,能否跳档?比如从区重点跳到市重点;
第二、同样的分数,放在户籍地能否进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学校?
第三、我目前的学习水平,如果和户籍所在区的学生比拼,竞争对手有多少?我又能否更有优势?
因篇幅原因,在此先做一个总结。
以市重点为目标的话,徐汇、浦东、闵行、嘉定、松江和奉贤在分数要求上是比较高的;
以区重点为目标的话,徐汇、闵行、松江、黄浦、奉贤、长宁和青浦较为严峻;
对于普高来说,徐汇、杨浦和长宁分数要求较高。
以上就是关于跨区考的内容
希望家长看完后,对于“是否要跨区考”
能有一个更清晰更合理的选择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