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高考刚过,本文分几个部分系统介绍一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化情况。
(十三)2002-2003年高招自主命题、试卷失窃、自主招生等,大事多,改革大
1.2002年
1.1 北京自主命题
1.2江苏搞了一张文理大综合的卷子
1.3全国网上录取
2002年,北京开始自主命题了。
为什么自主命题?
这里面还是有插曲的。2001年高考全国还在使用统一试题,高考结束,结果公布。北京文科重本线454分,普通一本429分,专科线360分。山东文科重本线580分,普通一本539分,专科线509分。山东青岛有三位女生是:姜妍(522分理科)、栾倩(457分文科)、张天珠(506分文科),三人均低于山东专科线,高于北京重本线。高考过后,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教育部违宪,此事轰动全国。
2002年还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事情。当时江苏高考实行3 X,结果江苏当年文理不分家,搞出了一份“文理大综合”的试卷。
此套试卷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总分300分。
此事成为“后人”的谈资,大家惊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江苏考生全是全才”...。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次实现全面网上录取,这也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2002年,高校扩招在继续。当年参加高考人数510万人,这是除去刚恢复高考前两年外,首次突破500万人。实际录取320万人,录取人数首超300万大关。
2.2003年
2.1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
2.2试卷被窃,启用备用卷
2.3高考“移民”问题被曝光整治
2.4部分院校试行“自主招生”
2.5自主命题范围扩大
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日、8日和9日。从1979年开始,一直到2002年高考,除去1983年,每年的高考时间都固定为7月7日至9日。但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气温总体偏高,且自然灾害现象频发,不仅对考生复习、应考产生影响,还对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不便。面对社会各界日趋强烈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自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日、8日和9日。
2003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高考试卷失窃案。2003年6月5日,当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教育局工作人员,按照惯例来存放试卷的保密室进行检查时,意外发现保密室的一个箱子被撬开了,里面存放的语文、文科数学,理科数学,英语,文综理综7科试卷各少了一份。当地教育局赶紧报了警,当地警方派出了一位堪称中国版福尔摩斯的刑侦专家,经过一番调查,锁定了一名叫杨博(19岁)的考生。于是,在距离高考不到两天时间,当年被迫启用备用卷,难度立马上来了,搞得考生惊呼“历史最难”。
2003年,应该是由《南方周末》发起的,高考“移民”问题被曝光,内蒙、甘肃、青海、黑龙江等地(录取分数线低)和海南、新疆等地(分数线低、录取率高),成为高考移民的“重灾区”。该年以青海、新疆等地为代表,大力整治高考“移民”问题,导致不少“移民”当年无法报名高考。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北大、清华等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这些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大学可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自主选拔应届优秀高中毕业生。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自主选拔招生的试行,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收学生的历史。
2003年,天津、江苏、辽宁等省份纷纷宣布全科自主命题,这是继2002年北京自主命题后,高考自主命题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开,统考时代正式结束。
2003年,高校扩招在继续。当年参加高考人数613万人,首次突破600万人。实际录取382万人,扩招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