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则新闻,让人有些心酸!
江苏省响水县的两名男孩,因考试没考好,害怕家里责怪和打骂,想要逃避一下,便相约坐大巴来到连云港,看看海看看山。
随后,接到报警的民警沿街逐步排查,在一家饭店里发现了这两名孩子的身影。他们正在店里用餐,只叫了不到十块钱的简餐。
据民警透露,他们身上带的钱并不多,只够路费,对是否能看到海和山,最后能走到哪里,两个孩子也不知道。
当晚,民警对家长进行劝导,把两个孩子带回家了。
当孩子考差了,父母的态度和反应很重要,它将决定孩子对学习的认知、思维的发展以及人生观的变化,对孩子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如果以责骂对待,很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恐惧;而如果理性对待,则可以让孩子在受挫之余,重拾信心。
当孩子说,“妈妈,我没考好……”,可以这样帮助他。
接纳孩子的“没考好”
当孩子没考好,许多父母表现得似乎无法接受,他们甚至会一遍遍的责问孩子,为什么该会的题没有做对,还错那么多。
其实,当知道自己没考好的那一刻,孩子的心里才最难过。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期末考试数学没考好,等成绩出来以后,我没敢告诉爸妈。
之后的每一天都过得小心翼翼,一旦发现爸爸妈妈生气,很容易联想到是不是因为我的成绩,或许他们只是一个不太高兴的表情,也能牵动着我的神经。
终于在一天晚上,爸爸把我叫到面前,说起这次数学考试成绩的事。
言语中,他并没有责骂,也没有很生气,只是询问我这次考差的原因,并指导了一些学习的方法。
离开爸爸后,我如释重负,心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很多时候,孩子考砸了,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但他才是真正的当事人,最伤心、难过和愧疚的是他们。
前几日,朋友也说起她女儿的期末考试,语文没考好,当知道分数后大哭起来,即便知道数学成绩是满分,也无法抵消她的难受。
后来爸爸带她去看了场电影,吃了点东西,心情似乎才好一点。
对孩子来说,“没考好”就是在经历一次小小的挫折,他们会承接挫折感到来所引发的挫败感和失落感,这时,他们最需要是一个疗伤的地方。
如果父母能够接纳和看见他们的失利,陪伴他们一起度过,孩子就有了整装待发前的勇气;但如果父母以责骂对待,孩子会产生更深的挫败、愧疚和难过,进而对自己消极暗示,“我就是不行”,“或许我真的笨”,出现厌学或弃学的现象。
作为父母,无论孩子考得有多差,都要跟他站在一起,一起认清问题,一起打败问题,共同在与挫折的抗争中成长。
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
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十级;
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
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
……
地球上有一种孩子啊!
叫别人家的孩子,
可在我心底,
老爸老妈我不想比!!”
这是一个9岁男孩的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曾一度爆红网络。这首歌字字戳心,唱出多少孩子的心声!
听完后,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
“别人家的孩子”,是多少人的成长噩梦,深深的伤害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愽士陈美龄,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说,永远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去比较,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其实,当孩子看到有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会自觉地在心里做比较,向优秀的人看齐;但如果父母经常拿自己跟别人做比较,是很伤孩子自尊的行为,容易引发他的叛逆,变得自卑。
如果长期得不到尊重,孩子往往会觉得自己真的如同父母所说的“不行”。
想让孩子喜欢学习,最需要做的是点燃他的内驱力,而不是借用外部力量来打压,只有当孩子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学习。
18年11月,江苏宿迁有一位爸爸,因儿子考了7分,激动地买了一车烟花燃放。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据这位爸爸说,孩子以前成绩不好,经常考零分,但他并没有生气,得知这次考了7分,为了激励孩子,便开车带孩子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并在安全地带开始燃放。
以前这个经常考零分的孩子,在爸爸放烟花庆祝以后,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已经考到了57分。
爸爸还坦言,孩子目前学习特别认真,现在他自己激励自己。不仅如此,孩子现在变得十分懂事,主动进步,他燃放烟花的初衷也达到了。
当家长不再盯着孩子的短板,而是看到孩子可以进步的地方,多鼓励,多支持,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让孩子找到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待时间成熟,孩子自会发光。
孩子永远不必跟别人比,他只需跟自己比。
认可孩子的努力,挖掘进步空间
曾经看过一个很暖心的视频。
一次考试过后,在餐桌上,妈妈询问哥哥Jack和弟弟Sam的考试成绩。
哥哥一脸骄傲地说出自己优秀的成绩:数学90分,英语85分……顺便挖苦下同学比他努力,分数却没有他高。
妈妈听完后似乎仍不觉得满意,淡淡地说,“你应该更加努力才对!”
这时坐在一旁的Sam则显得局促不安,因为他只考了60分。
然后爸爸问到弟弟的成绩,Sam看着手中的成绩单,迟迟不肯拿出来。
直到哥哥从他手里一把抢过去。
看到这不堪的成绩,妈妈正准备爆发时,突然想到某天深夜,Sam伏案用功学习的一幕,即使早已困得不行,但揉揉眼,继续埋头苦读。
想到这里,妈妈的表情慢慢变了。
她将一个丸子夹进了弟弟Sam的碗中,接着,也往哥哥的碗里夹了一颗。
她称赞Sam做得很棒,也称赞哥哥做得很棒。并告诉他们:“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遗憾的。”
妈妈温柔的微笑,让孩子释放了内心一直压抑的情绪,露出灿烂的笑容,重拾信心。
这段视频告诉我们,孩子的成绩很重要,但看见他背后的努力则更重要。
每个孩子的天资和聪慧程度不同,也许都付出了相同的努力,最后所呈现出来的成绩却不一样。
但我们要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当孩子尽力去学了,即使最后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也值得为他鼓励。
如果这时,家长仍过分的苛求孩子的分数,只会徒增孩子学习的压力,让他慢慢的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肯定孩子努力的同时,可以和他一起分析考试不理想的原因,找到继续努力的信心。
当孩子考了60分,可以看下这40分是怎么丢的。
把试卷好好的分析一下,是概念没背熟?习题不会做?还是答题的时候写错了?
然后告诉他,这些问题显露出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发现问题,当遇到的问题被一一击破,下一次考试一定能考好。
当用努力、信心和爱浇灌孩子,他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面对困难,超越困难,然后迎来成长中进步的喜悦。
龙应台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次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它只是对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的检验,并不能把孩子客观的表现出来,像拥有诚实的品质,富有想象力的头脑,不一般的思维方式……
这些都值得被肯定,被欣赏。
也许孩子现在成绩一般,但如果他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兴趣和方向,在其引领下,有无限的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不被成绩所决定的内驱力,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健康,更好!
成绩不是检验孩子的唯一标准,它背后的努力、认知和目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