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老师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总以某种固定方式形式,人便能养成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时候,孩子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势必会影响后来的学习。
所以,如果家长能够早早地发现孩子身上折射出的坏习惯,及时地进行改正,那之后肯定能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远。反之,如果任由这些坏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初中和高中,那在叛逆期,孩子难管教,成绩一落千丈,你可能一点办法都没有。
从教十几年,接触过大量的学生,而从这些孩子的身上,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作业习惯。
在我看来,如果孩子有这六个习惯,最好是要及时止损,及早改正过来,否则这些小的学习习惯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
在作业本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作业上面一片一片的油,数学训练里全是饼干渣。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并不会边吃东西边写作业,所以日,常当中边吃东西边写作业并不会影响孩子。而且,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吃东西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孩子在学校待了一下午,现下饿了很正常。
甚至有家长说能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忘记写作业,难道不该夸奖吗?
而我想说的是,一心不可二用,要么就先吃东西后写作业,要么就先写作业后吃东西,最好不要同时一起做。没有任何一个老师喜欢孩子的卷子上掉满饼干渣渣,也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觉得试卷上的油渍很有意思。
不难发现,班里优秀的孩子都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们在遇到一个难题之后会去联想其他的题。可是也有一部分孩子,在遇到难题之后不愿意动脑子,总爱做那个逃跑的小人。
尤其是课下在做作业的时候,既然有答案就直接抄答案就好了,没有答案的不知道怎么写的就去搜作业帮,只要答案写上了就行,从来都不关乎自己会不会做这个题。而当老师讲的时候,能听懂也感觉题没那么难,实际上只是听懂了老师所讲的,并没有自己吸收,下次遇到一样的题目,还是什么都不会。
这种一遇到难题就躲避的习惯,一旦变成了固性思维,那到了考试再遇到难题就很难有往下做的决心,就更不要说把这些分数紧紧的抓到手里了。
要想考试的时候不怯场,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能惧怕难题,哪怕自己不会做,也要想想思路,不能看了答案就了事。
小学阶段80%的孩子都容易用习惯性思维去做题,看到题目时就觉得自己以前做过,从来都不会仔细看题目,最终的结果就是一看就做,一做就错。
而这种习惯性思维就是粗心,在小学阶段粗心导致孩子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是到了中高考的时候,一分里面是1000个名次,粗心就难成大事了。
所以,从小学阶段家长就必须要重视孩子的粗心问题,不能轻放,建议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是粗心导致的问题还是因为没有思路做不出来,都要一一标记好。
第四,被动学习我相信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孩子,平时上课的时候还好,在老师的面前能学下去,专注力也比较强,但是课下的作业总是不及时完成,不喜欢预习,也不愿意复习,总是说一样做一样,对老师的话可以减分从不加分,感觉只要上课听好了,课下就无所谓。
是的,在一二年级知识点薄弱的时候,孩子不会吃亏,但是,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过了三年级之后还是一直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孩子的成绩很快就会被拉开差距。
课下预习和复习,课中好好听讲,这是最基础的,哪怕孩子平时不喜欢做一些超纲的题,但是对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却是有必要的。
预习就好像是做蛋糕时必须要刷油,只有刷了油才很好脱膜。那学习也是一样,提前预习就是在做准备,只有预习过你才知道听课的时候哪里有重点,哪里有弱点,能够关注到自己到底哪里不会。而课下的复习就是起修饰作用,也是精致蛋糕出炉必不可少的一点。
论语中有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道德上是如此,学习上亦是如此。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家长,见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就给自己的孩子报什么,从不问孩子的意见,也不知道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
小学阶段,每个孩子的天资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能在学有余力地情况下学习其他科目是因为本身孩子有兴趣、有时间、有精力'可不见得这一个方法就适合每个人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先把课内的知识掌握好了,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学习课外,不要因小失大,主次不分。在孩子有精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去报一些科目,不要盲目的去学,盲目的去做没有意义的事。
第六,三分热度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律的精神,能坚持下去才可以。
都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只有一只蚂蚁,那这堤坝肯定也毁不了,一次决堤是无数只蚂蚁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有的结果,而在学习当中也是如此。
每当到了假期,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那就是假期的作业,一开始孩子还能按照计划执行下去,但是一周过去了,能坚持的很少,而最后基本上都是等到最后几天才恶补作业,熬夜做完。
原本计划每天都能学到一点知识,可是一个假期囫囵吞枣地就这么过去了,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所以,我希望家长也能够重视孩子的三分热度问题,要做一件事就让他学会坚持,千万别轻易说放弃。
洛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就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好习惯早养成,及时止损坏习惯很重要,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徐老师教育沙龙,专注于中小学教育,让普通学生更优秀,优秀学生更卓越,关注我,陪你走近孩子,一起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