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历史试卷(安徽高考历史试卷2024)

安徽省高考历史试卷(安徽高考历史试卷2024)

首页历史更新时间:2024-07-30 12:19:22

2.《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为武昌太守时“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梁书·张稷传》亦载:“郁州(今属连云港市)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此类记载所反映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 )

A.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B.市镇兴起维护了时局稳定

C.互市交易促进民族交往

D.榷场的设立带动民间交流

这里主要谈到边陲,少数民族聚居区,出现“夷”字,反映出民族间的商贸往来推动民族融合。正确选项为C,陶侃和张稷在地方就任地方官时候,都实施了大概相同的互市政策,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以至于材料中给出了“民俗多与魏人交市”,这种互市贸易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民族交往。

A选项并没有涉及海外,应排除,并且假设其中的“利”,这也是地方财政的全部收入,而不应该单单指海外贸易。

B选项也没有涉及市镇的崛起,而且市镇崛起是否维护了时局稳定,更无法谈到。

D选项的榷场,主要历史时期还是在于辽、夏、宋时期,在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在边境开设榷场,便于民族间互市交易。

陶侃是草根的传奇,在两晋世家门阀占据主导地位时,陶侃硬是凭借自己的辛勤努力成为封疆大吏,他一生勤勉,重视百姓生活,成为一代边疆良吏的代表。

陶侃从小家境贫寒,有一次好朋友范逵来家里玩,为了接待范逵,家里人赶紧忙活,但还是发现没有太多的东西来招待客人,情急之下,陶侃母亲把自己长发剪下了一大半来换取酒食,两位好朋友才得以坐下来畅怀痛饮,陶侃佩服于好友的学识,也想让范逵举荐自己,自己好能伸展抱负,造福百姓。但碍于各种因素,陶侃始终都没有开口。

在以后的岁月里,陶侃这种心理逐渐被范逵察觉,范逵全力推荐陶侃,陶侃由此进入仕途,曾任枞阳县令,在任职期间,他尽心尽力,办事以百姓为中心,杀伐决断,为官廉洁。在地方干出政绩后被推举为孝廉,来到了西晋首都洛阳。

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陶侃因为出身低微,屡屡受到排挤,在乱局中却始终忠心于晋室,平定各地起义。

后来到边疆,继续为政行善,重视劳动,爱惜民力。在与少数民族地区交往过程中,尊重当地风俗,崇尚平等节俭,加强贸易往来,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张稷,南朝梁大臣,为人特别谦虚,孝敬父母,在政治事件中,参与弑杀东昏侯萧宝卷。他是名门士子,南方吴郡吴县人,张氏一时青年才俊涌出,是江南著名的大族。南齐末年参与梁武帝的起兵,效力南梁,军事作战中屡屡建立功勋,成为镇北将军。题目中的史料还有后面一些,“且稷宽弛无防,僚吏颇侵渔之。天监十二年,州人徐道角等夜袭州城,害稷,时年六十三。张稷晚年意外身亡。

《魏书》也有相关记载“萧衍直阁将军徐玄明戍于郁州,杀其刺史张稷,以城内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