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试卷有多简单吐槽(北京中考的试卷是全市统一的)

北京中考试卷有多简单吐槽(北京中考的试卷是全市统一的)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7 11:42:53

今天,北京中考成绩发布了,总分660分。查了下中考成绩发现,中考考分太卷了。都说高考卷,不曾想,中考成绩同样卷的厉害。

655分以上(注意不包括655分),全北京就有877人

虽然成绩里有加分因素,但只扣掉4分的达到877人,也着实让人胆颤心惊,这让那些未来家里有娃参加中考的家长们,情何以堪?

再往下看5分,总分650分及以上的,全北京一共有6006人。这个数字既对称又吉利,读起来郎朗上口。

你没看错,中考扣掉10分的,全市有6000人。

今年,全北京参加中考的考生,一共有10.09万人。650分以上的,占比6%。

北京各个区,成绩分布非常不均衡。

我们还是来看下655和650这两个分数段。

海淀655分以上的有517人,比北京其他行政区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北京全市877人,海淀就占了59%。具体原因,我们后面再分析。

作为对比,来看下东城、西城、朝阳的数据。655分以上的(不包括655分),朝阳127人,西城61人,东城55人。

分数线再往下拉一档,650分及以上分数的,海淀有2632人,东城611人,西城824人,朝阳978人。海淀这一档分数的学生,只占全市比例的44%,比高分段少了很多。

分数都这么高,一线梯队的高中,录取分得到多少呢?按照网上并不十分靠谱的预测:人大附中657,十一656,清华附中656,101中学655,首师附654,北大附654,育校652。

中考的分数之所以这么卷,大致有几个原因。

其一,分数通货膨胀厉害,俗称“通分膨胀”。一年年水涨船高,区分度越来越差。虽然是统一命题,反正各区自己闷头看自己的。

其二,疫情下的送分大优惠。或许是考虑到疫情对学习的冲击,出的题目也过于简单了些,以至于完全没有区分度了。

其三,各区分别阅卷,不同区的成绩,参考价值不大。北京中考是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分区评卷。客观试题都是标准答案,主观试题上完全可以手松一点、紧一点。从这个角度看,各个区的分数,估计注水情况都比较厉害。

全国网友不淡定了

快乐的胖子:这已经属于出卷事故了吧?

水冰月:这是未来的方向!!!这回家长不用愁了吧,上什么学而思,考什么PET,都没用,你们家长不是鸡娃吗,现在告诉你,只要书本的题你会就行,考试即不考奥数也没有难题,中考只把能上普高和职高的区分出来。牛高中你不是点招吗,你不是掐尖吗,我让你分不出来,上下差不上十分八分的,就看谁题答的稳容错率低。家长再也不用鸡娃了,钱也省了,我只能说这步棋下的太高了。

荒野火枪手:重点学校已经不以中考分为准了。

猫奴车奴:看看试卷就知道,题出得太简单了。

yun端:题出的那么简单,是对所谓海淀妈妈爸爸的侮辱。这些人平时让孩子卷上天,上阵场了上等生中等生差距都没体现出来。哈哈,去撞豆腐吧。数学卷简单到我一个高中都没读过的40岁老阿姨,数学渣,都会做前几道(只看了这几道)看得分率也知道了,简单到令人发指。拉不开分差,考试的意义何在呢?出题人脑子被门夹了?

韩芋头:这种区分度,不如直接比赛吃饺子吧?

夺城:之前有人说了,就是故意的,降低难度,让你们这些好学校分不清谁是真的尖,掐不了尖。家长不必再鸡。因为你鸡了,跟不鸡的隔壁老王家的差不了两分。

面部力王:没有区分度的试卷是失败的。

bull:请把卷改成水。

王炸:出卷小组是不是喝大了 以为是给小升初出的卷?

爱录师:双减后的第一次中考,政府就是要告诉大家,教学双减了,考试难度也下来了,家长们不要再鸡娃补习班了,应该做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自细、细心、沉着、冷静、自信。这些都是补习班补不来的,而是家庭教育给予的,也就是说,家长的浮躁与不安、焦虑与紧张,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本来就是第一位的,文化课补得再好,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自控能力、抗压能力不行的话,未来面对更多的挑战如何处之?

ro he:但凡语文批卷严格点都出不了这事。

没有区分度,失去了考试的意义

我这么跟你们说,就这卷子,目前北京市重点小学,有一个算一个,前20%的娃除了物理化学,就语数外都给你直接刷到95%的分数,我女儿以12岁的年龄,英语考了96。

简单吗?简单,有用吗?没用。你觉得你考630分很不错了对吧?我跟你说,洗洗睡。

这是一次很失败的考试,没有区分度,失去了考试的意义。如果拿这个来笑话北京的学生学的简单,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海淀刷出来那么多满分,那就无法解释为什么600分在西城7000多名基本告别高中。

作为家长,应该对这件事感到悲哀,应该更加努力地让娃训练各种维度的能力,以免翻车。

这样会耽误好孩子前程吗?

一方面是疫情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尝试打破六小强马太效应的怪圈。

其实北京大部分高中教育质量都是可以的,尤其是海淀地区,但决定是否能出高分考生其实和教育质量关系不大。我在北京做了十年高中家教,虽然只是答疑性质,但明显能感觉到,智商高的学生真的“不用教”,很多知识难点不是“自学成才”就是“一点就通”,说老实话这种学生把课本拿给他就行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偏题难题讲一讲,谁教都差不多。而智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孩子就特别吃教育质量,必须讲求教育方式方法,讲对了事半功倍,讲的方法错了就是水泼不进。

那么话说回来,之前的中考难度较大,谁智商高一眼就能看出来,考高分的孩子肯定非六小强不选,剩下的中低智商的孩子就只能去其他学校,再过三年,前者必然高分甚至各种出国,后者累死累活考个211都要放鞭炮。前者的老师轻轻松松还能高薪高奖,后者老师累的要命还有可能颗粒无收。

所以中考难度降低,珍珠鱼目混为一谈,把一些好学生(当然不包括那些极端优秀的,那些六小强早就下订单了)分到一些之前拿不到好学生的高中,然后再过三年看一看,估计就能戳破某些高中纸糊的面具。

在北京,智商中等偏上及以上的孩子,家庭环境重视教育,除非在偏远郊区及城区个别摆烂学校,依靠学校 家庭 社会教育力量是足够“吃饱”的。六小强确实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但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目前一个重要问题是,围绕“六小强”的利益集团(当然是主观故意和无意识双重作用共同形成的)太过于强大,以至于严重干扰区域教育资源及相关的其他资源配置。六小强又无法承担太多生源,虽然对于一部分精英生源是好事,但是对于整体来说,我个人认为是负面作用更大一些。

像是给大校的生源掺沙子?

今年的中招政策有些像是给大校的生源掺沙子,但是大校受到的影响未必是最大的。因为他们不光靠中招。

受影响最大的我认为还是学生。

对于大校的本部学生和集团校学生而言,还有签约保送直升的机会。

然而,对于普通初中或区重点初中的学生,想要靠中考更进一步,上升空间就被压制了。因为他们大部分是没有太多签约机会的。

不过很多普通学校的也可以靠校额到校。

可校额到校能让他们进入大校,这是解难了,但是进入大校可能就被歧视忽视,这又致难了。

这是大校现在的分班制度导致的。

很大一部分校额到校或者中考进入大校的学生,如果初中不好,在初中的训练,中考的备考,和最后的考试之中,很多人未必能看到和大校本部学生之间的差距。因为这样简单的卷子几乎是体现不出太大差距的。

尤其是理科,一般学校学生学的知识,备考的时候见过的题,和大校学生没有办法比。

因为大校就是在中招生源上被掺了沙子,他们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不会受什么影响,并且他们还有小升初校考招生留下来的生源底子,还有集团校的优秀学生可以签约。

这样,很多学生走中考或者校额到校进入大校,极有可能一上来跟不上,特别是理科。最后很有可能不得不转文科或者开始就被分到低班型。

化学尤其明显,在高中十分重要,在初中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如生物。到了高中的学生,化学从初中到高中转变不过来的很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取消地生小中考了。

所以,有可能最难过的应该是那些不上不下的学生,例如区重点校或者大校集团校没有被签约却还有实力的学生。

我去年中考,就是这个情况。自己学校的高中不好,优秀学生全部走向集团总校或其他大校,如我。(集团总校具体哪所不说了,某强,总体不如我现在这所)。而我们几乎没有校额到校,校额到校给我们也解决不了太多问题。

最后对于这些依靠中考血拼进入大校的学生,进去就会和大校的本部直升学生存在差距。

这是由于大校小升初割韭菜留下来的生源底子导致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三上阅读”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