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考试卷子图片(80年代考了30分的试卷图片)

20年前的考试卷子图片(80年代考了30分的试卷图片)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6 23:02:43

参加1977年、1978年这两年高考的人被称为“黄金一代”。今天,他们或是政要、或是名流、或是学者,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1978年的高考,作为当时阅卷老师的杨盛祥见证了这场考试。他至今保留有当年的高考试卷。今天,他从箱底翻出试卷,给我们讲述40年前的高考往事。

杨盛祥老人回忆高考

泛黄的试卷

78岁的杨盛祥是重庆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1965年来到校园教书,同时,他也见证了“77、78级”高考。

“当时重庆属于四川省,全四川省是1977年12月9日统考,我那时候在重庆綦江县阅卷。1978年7月,我在成都阅卷。”回忆往事,杨盛祥记忆犹新。杨盛祥在重庆大学主讲政治理论,1978年高考阅卷,他阅的是政治试题。那年的考题试卷,他至今还保留着。17日,重庆大学校园内,杨盛祥斜跨着包,小心翼翼从包中的薄膜塑料袋里拿出当年的高考试卷,试题页面已经泛黄,边角处有些磨损。

记者看到,泛黄的试卷上方写着: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政治试题。整个考题浓缩在一张纸上,一共四道大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简述题、论述题。“这是考题,另外考试的时候,发了三张大白纸。考生就在纸张上答题。”杨盛祥解释,为了节省考生时间,试卷也备注了在白纸上答题的时候,可不抄题,但须标清大、小题号。

老人展示1978年的政治高考试题

考题难倒一大片

名词解释生产力、矛盾的普遍性等,这些考题,在现在看来都是小菜一碟,教科书上有标准的答案。不过在40年前的那场高考,却是难倒了不少人。

“我记得1978年夏天,我们去成都阅卷还是坐的飞机去。从白市驿直接坐到成都,大约40分钟都到了。”杨盛祥说,那年一起到成都阅卷的,不仅有重庆大学的老师,还有西师(西南大学前身)等高校老师。杨盛祥负责阅卷的有两道题——第二道大题的1、2两个小题。他拿出试卷,指着第1小题介绍,“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有哪几种社会形态?”这道题难倒了不少同学,其正确的表述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但交上来的答案各式各样。“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同学回答,应该是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三种。”杨盛祥感叹,那时候,各个地方教育不规范,教科书等教材也不统一,复习时间也很仓促,看起来四大题,12个小题很多同学考题都做不完,拿起笔也不知如何答起。

“现在的高考,缺考的毕竟是极少数,40年前,整个考场到场的考生人数不到三分之二。”

杨盛祥1959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

从容的选择

1959年参加高考,到北京开始大学时光,杨盛祥身体有些不好经常生病,原本1964年毕业,推迟到1965年毕业。“虽然延期毕业,但1964年那场毕业典礼我参加了。”说着,他拿出一张颇有年代感的粉色劵。上面写着首都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报告会。报告人为周恩来同志,时间是1964年7月31日下午七时半,地点为北京市工人体育场。副券上,还有标有下3台的位置。杨盛祥回忆,这算是当时的“毕业典礼”,首都各个学校的毕业生汇聚一起毕业。杨盛祥毕业后包分配。后来扎根重庆,一直在重庆大学教书。

当年报告会的入场券

经历了1959年高考,也见证了1977、1978年的高考。这几十年来,高考也在发生在变化。它曾是改变一代人命运的分水岭,决定着考生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高考堪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1993年,杨盛祥的儿子参加高考,作为父亲,他有些紧张,这种紧张感远比自己1959年参加高考时强烈。

杨盛祥的毕业文凭

“那年高考,儿子虽然落榜,但通过自考,依旧没放弃学习。”杨盛祥说,在不断的自我改革和与时代的共振中,高考已不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道路,无论成功与否,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一次经历而已。

再过几年,孙女也将参加高考。杨盛祥也将迎来高考陪考经历。“我会像其他家长一样,去考场外陪着她,哪怕太阳晒着也没关系。但她对未来的选择,我们不会干涉。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杨盛祥说,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选择都该从容些。

新闻多一点

一图解读高考大事记

图片来源 央视新闻(2017年)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小平 毕克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