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的卷子怎么做最后一题

三年级下册的卷子怎么做最后一题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4-12 07:32:41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19《剃头大师》笔记 课堂解析~

目标导学

字词: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会写15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本文描述了小沙怕去理发店剃头而央求我为他剪头发,结果剪成梯田样,最后被迫剃成光头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出这些平平常常的小事,突出了表弟胆子小的特点。“还怕剃头”,点明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引出下文。

2.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夺门而逃:表现出小沙一进理发店就小沙十分慌张的样子,甚至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逃跑。

作者通过对姑父的“押”“执”“监督”动作描写,衬托出小沙害怕剃头的程度。

一个“押”字写出了表弟怕剃头又无力反抗的无奈,说明他每次剃头都是身不由己,极为不情愿。

(动作、神态描写)从“押”“夺门而逃”“怒视”等描写中可以看出,小沙对进理发店剃头的强烈不满与抗拒。

3.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骂”“怒视”两个动词写出了表弟对剃头师傅的痛恨,侧面印证了表弟“怕剃头”,照应上文。

“害人精”“冤家”等词语, 表达出了小沙对理发店剃头师傅的反感,甚至仇视。

4.老师傅耳朵不好,所以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儿摆布。

“锃亮”老师傅的剃刀经常磨,反着光,发着亮。因为小沙骂的“害人精”,老师傅听不清;而那“锃亮的剃刀”又最容易让人做噩梦,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地由老头儿摆布。 “只得”写出了小沙是被迫无奈的。

5.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老掉牙”的推剪“咬住”“不放”,表现了小沙由人摆布的痛苦样子,生动形象。

“咬”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推剪夹住头发的样子,可以想象小沙被夹住时的疼痛。

6.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因为从来没有人肯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

“随便处置”可见“我”对待给小沙剃头这件事并不慎重,“我"根本没把剃头当回事。同时也可以看出小沙对“我”要求很低,为下文埋下伏笔。

7.我想稳住小沙,告诉他这是最时髦的发式,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像见了鬼一样"说明“我”剪的发型完全出乎小沙的意料,侧面说明“我”这个"剃头大师”的水平太差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小沙见到自己头发后震惊的样子。

8.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时:

“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痒得小沙哧哧笑。”

而“我”给小沙剃头时:

“他……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我……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上面落满了黑头发。”“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是抗拒的,感觉跟受刑一样,但最后剃出来的效果很好;而“我”给小沙剃头,小沙是乐意的,结果是小沙父子都很倒霉。

9.“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剃头大师”指的是“我”,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

“害人精”原指精于干坏事害人的人,本文指的是老剃头师傅,老剃头师傅工具不好使,剃头技术也好像不太令人满意。小沙在剃头过程中,“规规矩矩由老师傅摆布”,却“吃尽苦头”,“跟受刑一样”。整个剃头过程让小沙感到十分痛苦,但是姑父反而要付给老师傅双倍的价钱,这更让小沙耿耿于怀。因此他称呼老剃头师傅“害人精”。

10.为什么“我”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因为小沙让“我”给他剃头的时候,对“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剪掉他的耳朵,在剃头的过程中他很配合,当“我”告诉他头发剪“坏了”的时候,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小沙的宽容大度,让“我”不禁产生这种想法。

11.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题目?

题目“剃头大师”指的是“我”这个不会剃头的假理发师,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原因有:

(1)表示反语,因为“我”给小沙剃头很失败,并不是什么“大师”,“我”甚至根本就不会剃头。

(2)“我”给小沙剃头时的架势,乱剪时的熟练动作像“剃头大师”。

(3)作者以“剃头大师”为题,唤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作者以“剃头大师”为题,体现了儿童世界的天真和快乐。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