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只有错过才知道有多珍贵,比如——初二的数学和物理。
每年初三,总有一批人突然觉醒,鸡血灌顶,誓要-逆天改命-,结果发现自己像个被丢进数学考场的失忆特工,盯着试卷上那些曾经学过的知识点,熟悉又陌生——明明上课时点头如捣蒜,做题却是一片空白,和压轴题大眼瞪小眼。
物理更是灾难现场。
初二那年,老师讲得激情澎湃,力学、电学层层递进,大家坐在教室里听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科学的奥秘。
可初三复习时再翻笔记,只记得-牛顿-是个人,欧姆定律跟电有关,但具体怎么算?脑袋直接宕机。
这时候,才真正明白一个扎心的道理:学习就像存钱,初二不存,初三取不出。
那么,问题来了——初中三年,到底该怎么学?
第一、初一——知识的-原始股-,买定离手!
你觉得无所谓的东西,时间会让你哭着跪求它回来。
初一的课本,看着简单,但你要是忽视它,它会在后面的学习中变成-拦路虎-。
数学是基础,计算是关键。
小数加减乘除、分数化简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一旦放松,到了初二,解方程时计算稍微一错,整道题白做;几何题角度算错,整道证明题GG。
数学不练计算,初二就等着-毒打-吧。
英语是积累的学科,2000个单词是底线。
初一抓单词,练语法,初二才能腾出时间学数学和物理。
否则等到初三,不仅数学物理拉胯,英语还成拖油瓶。
语文觉得简单?到了初二初三就知道有多难。
文言文、名著、阅读理解,不趁早搞定,以后时间根本不允许。
小明上数学课时,老师讲计算技巧,他嫌麻烦,每次考试只求能做对。
到了初二,他发现同学们计算又快又准,而自己速度慢得像蜗牛,考试时间根本不够,成绩被硬生生压住。
他才明白,原本那些看不起眼的计算题,竟然成了自己前进的拦路虎。
小丽英语单词总是拖,觉得-到时候再背-,结果初二词汇量爆炸,老师讲语法时,她连句子都看不懂,最终一怒之下直接放弃——三年后,她在中考考场上看着试卷,才明白自己输在哪。
第二、初二——-地狱模式-启动,不掉队=赢一半!
你问初二生存秘诀?别死。
初二,是个-分水岭-——物理正式登场,数学难度陡增,英语不再是单词填空,而是长难句炼狱,青春期情绪起伏不定,还要面对各种考试和排名压力……
你熬过去了,就赢了大半。
数学的几何证明、二次函数,是压垮一大批人的-绊脚石-。
但熬过去,你的逻辑思维就升级了。
物理的力学、电学,前期不抓,后期直接炸裂。
初三复习时,你看得懂题目,但就是不会做。
英语的长难句和写作,是-掉队就难追-的黑洞。
词汇量不够,阅读理解全靠猜;语法不清楚,作文写出来自己都觉得别扭。
小李初二时觉得物理难,不想学,结果到了初三,力学、电学、光学全是一团浆糊,考试全靠蒙,物理成了中考拖后腿的科目。
小张初二数学几何部分没学扎实,到了初三,老师讲的都是应用和拓展,而不是重新教基础,他听得云里雾里,成绩始终上不去,最终错失重点高中。
第三、初三——你以为是-主战场-?其实是-回放赛-
初三拼的,不是你此刻的努力,而是过去两年的自己。
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
底子好,复习是锦上添花;底子差,复习是查缺补漏。
很多人幻想初三逆袭,但现实是,该学的早该学了,该补的已经补不动了。
数学公式、物理定律、英语语法……
这些东西,早就在初一初二该掌握了。
初三只是复习和拔高,初一初二没学扎实,初三等于拿一只破锅去接大雨,最后一滴水都存不住。
小王初三突然觉醒,每天学14小时,放弃所有娱乐,死磕数理化,最后勉强把成绩拉上去,但也只是从-普高边缘-到-普通高中-。
他终于明白——-逆袭-不是不可能,而是代价远远大于你想象。
小赵初三拼了命学,但初二的知识漏洞太大,短短半年根本补不上,最终中考失利,进了职高。
他懊悔不已,但已经回不到初二了。
因此,你所谓的-来得及-,其实是别人的-太晚了-。
很多人到了初三才开始慌张,实际上学习就像马拉松,你以为冲刺的是终点,实际上决定胜负的是前半程的积累。
初一,打基础,别懒惰。
计算、单词、阅读理解,别被表面的-简单-骗了。
初二,拼实力,别掉队。
数学几何、物理力学、英语长难句,都是拦路虎,但熬过去,你的战斗力就爆炸了。
初三,补漏洞,别幻想。
没学好的抓紧补,拼尽全力,但别妄想奇迹发生。
别总想着-以后再学-——时间的债,利息高得你还不起。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举报-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