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试卷与参考答案哪个好(同步练习册好还是同步练习试卷好)

配套试卷与参考答案哪个好(同步练习册好还是同步练习试卷好)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23 10:41:05

文|冷丝

栏目|高考前准备

有多年阅卷经验的高中教师非常清楚这个道理:高考阅卷有两个依据,一个依据是评分标准,该标准由考试院和各位命题专家直接制定并通过审核;还有一个依据就是考生给出的答案。

阅卷教师在试批阅时依据多个考生答案,同时对照标准答案,要设计并达成一个新的执行标准——评分细则。

考生如何理解这两个标准?它们又如何统一为具体执行的评分要求——评分细则呢?

考生有必要提前了解并掌握高考试卷评分要求。

说得更准确一点,所谓的“两个标准”是这么一个意思:制定“试卷评分细则”是阅卷工作关键的环节,因为与试卷配套的“试题参考答案”是命题专家根据试题“预设”的答案和评分标准,主要依据是试题。

而“评分细则”是从考生的答卷中抽取部分原卷,将命题专家的“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与学生答卷对照,最大可能地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各种解题方法,将题目的多种解答方法和每一个得分点都列出来,依据“给分有理”的原则。

总之,阅卷教师的任何“给分”或者“扣分”都必须有根有据,必须依照评分细则执行。

那么,根据往年的经验和教训,历届高考生在答卷时会有哪些典型的失分现象和失分点呢?

还是先简单说说评分标准,阅卷教师必须在每个科目组长的领导下将每个分数段之间的分数尽量细化到1分,且只给整数分数,并经专家组审议通过后施行。阅卷老师在评卷之前先培训,明确评分细则,然后进行试评,在正式阅卷中,严格按照评分细则阅卷。

高考试卷,考生答题,失分点在哪里?

而依据多年的失分现象来看,考生失分主要有4个要点,每一个失分点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是审题与解题的关系问题,仔细看题是唯一的好办法。

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尤其是高考数学,这样就导致考生对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

二是“会做”与“得分”的关系的问题。

还是以难度较大的高考数学为例,考生要将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所以,很多高考阅卷教师感到惋惜:高考数学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三是快与准的关系问题,考生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很多从事高三教学多年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每一年答题最快,提前交卷的考生,自我感觉良好,最终的高考成绩一般。这种现象频频发生,可能就源于没有处理好“快”与“准”的关系。

所以说,考生答卷时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完全没有必要抢时间。

四是多与简的关系,考生一定要根据考试时间合理安排答卷节奏。

做题时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有时还因为写得太多找不到得分点而丢分,所以,只要抓住知识点把主要过程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尽量做到书写过程简明扼要。

这一点在文科类考卷上表现得非常普遍,比如语文、历史和地理等试卷,有简答题、论述题和分析题。

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很好,复习效果不错,打开试卷后发现所有的题目都会做,于是决心一定要拿高分,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全部写在答卷上,这就会造成一个不好的结果:前面的题目回答得非常仔细,内容写得非常完备,而到了后面的分析题,考生一看时间不多,开始紧张,答卷速度和准确度就大幅下滑,最后导致成绩并不高。

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种失分问题吗?

临考最后阶段,教师在考生做模拟试题后要指导学生写分析报告,提高复习针对性及应试心理素质考生在临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每做完一份试题,都要写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丢了多少分,丢分的知识点及原因,怎样补救和时间的分配等等。

比如数学,通过这样的报告,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高考数学的基础知识、通性通法等方面掌握的程度,并做到有的放矢地补救。

随着高考临近,学生们会心情焦躁不安,但是,通过考前模拟试题的不断训练和分析报告的详细解答,让考生能做到心里有数,面对高考试卷胸有成竹。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建立在平时的积累和学习基础之上的,临近考试的前几天,学生们就可以反复研究自己的分析报告,争取在高考过程之中避免自己熟悉的题型失分。

​很显然,考生提前了解并掌握高考4大失分点,避免踩雷,一定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成绩,至少不会丢掉不该丢的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