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考试如影随形,正所谓“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通过考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阶段内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可以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
从积极的角度看,公布考试成绩,并对学生进行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同时还可以“知己知彼”。
不过却有一些家长认为,公布考试成绩,会让成绩好的学生充满成就感,却让成绩差的学生受到心理伤害,从小学开始就公布分数,根据考试分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会让学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需要拿分数说话,在大考面前,成绩越好,才更有话语权,学生和家长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成绩,学生只能不断努力,压力可想而知。
过重的学习压力,已经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也为了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有关部门提出双减政策,校外补习班消失不见,学生的假期又回来了。
双减政策不仅严管校外补习机构,也会校内有明确规定,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组织考试,更不能留课后作业,三年级以上学生,可以组织期末考试,但不能公布分数也不排名。
很多人比较好奇,此政策实行一学期后效果如何?对学生而言,压力确实小了,以前虽然不喜欢考试,但是对考试却格外重视,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班级中能有不错的排名。
如今考试不公布成绩,也不排名,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变小,很多学生对于考试表现得很从容,不紧张,也不用担心考得不好,回家挨批评。
考试不公布成绩排名,其实对于自律性强的学生而言,没有太大影响,他们会不骄不躁,以平稳的心态照常学习,由于看不到其他学生成绩,不知道自己的处于怎样的水平,他们会继续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不会因为减少了考试次数,也不公布考试成绩而学习怠慢。
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就彻底放飞自我,一学期后,考试成绩不断下降,这种情况只有班主任老师最为清楚,不过他们只能发给家长自家孩子的成绩,由于家长并不了解具体情况,辅导学生也不知从何处着手。
中考是省内学生的竞争,也可以说是校内的竞争,因为高中会给下面的中学分配指标到校名额,由于名额有限,即便学生达到分数线,也可能与高中无缘。
如此一来,学生一直处于茫然的状态,并不了解自己的水平,也不知道形势的严峻性,对此,一些反对考试公布成绩的家长开始后悔了,当然还有那些本身就赞同“隐秘”考试模式的家长。
家长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但学校也已经尽力,目前为止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分析:无论考试是否公布成绩,对于优等生而言,并没有过多的影响,他们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断地刷题,对自己进行查缺补漏。
成绩靠后的学生,自尊暂时找到了,不过等中考成绩出来后,可能会有很多人感到后悔,估计到时又会认为考试模式对学生不公平。
其实站在学校的角度,他们对家长也是“心惊胆战”,如今的家校矛盾已上升到极为敏感阶段,稍有不慎,都可能引来家长的投诉。
某中学一次地理测试中,试卷上有一张图片有明显错误,好在考试及时发现,进行了更改,不过也把校长吓一跳,幸好提前发现了,如果学生将试卷带回家被家长发现,此时就可大可小了。因此不少学校考试后实行封存试卷的举措,避免家长找到学校,进而引发家校矛盾。
考试有其自身的意义,老师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分析整体大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班级同学的试卷情况,查找自身原因。
比如某一道题,班级大部分同学都解出来了,唯独自己失了分,那么需要针对此知识点再次复习,但如果某一道题,班级大部分学生都错了,那么可能不是自己的原因,是老师没有讲到位,此时,老师也会在班上再次讲解,让学生的短板变强,这样才能在后面的考试中,不断提升成绩。
考试隐藏分数,隐藏排名,等于在隐藏学生问题,家长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看不到试卷,不知道哪里错了,一切也只能靠猜测,此类形势的考试,显然并不利于中考和高考。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欢迎点赞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