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各位同學分享的是 DSE 2025 中文科攻略,主要圍繞卷一的擬題趨勢、溫習要訣和應試技巧展開,希望能幫助大家在這一科取得好成績。
- 篇章抽取規律:18 至 20 年從指定篇章中抽取 7 篇用於擬題,21 及 22 年抽取 5 篇,23 及 24 年抽取 6 篇。這就告訴我們,不要心存僥倖,只溫習少量篇章,一定要全面複習。
- 範文內容及體裁:範文內容涵蓋儒道哲理,像成仁取義、積善成聖、逍遙通達,以及傳統倫理,如忠孝、友道、師道等。體裁上有古文和詩詞。哲理倫理是必考內容,古文和詩詞同等重要,而且都會和生活相聯繫。
- 考題分佈:主要考問其中兩篇的題旨、用字、修辭及寫作手法,這部分大約佔 2/3 的分數 ;還會通過其他篇章評核考生對文言字詞及文學知識的掌握,約佔 1/3。所以,溫習一定要透徹全面。
- 重複考問情況:目前還未有連續兩年重點考問同一篇章的先例,所以我們溫習的時候要分清輕重。
- 理解篇章要點:要釐清篇章的主旨和段落主旨,理解關鍵觀念,比如「小學而大遺」的「大」字指儒學傳統。梳理文章脈絡,像前後呼應、承上啟下,以及分論點的內在邏輯,還要掌握各種表達手法,例如舉例、象徵、比喻、類比、對比、正襯、反襯等。
- 背誦默寫原文:為了熟記溫習內容,拿到摘錄文句的分數,一定要背誦和默寫原文,而且要認真記錄和改正錯別字,避免重複出錯。
- 善用圖表符號:整理例證、比喻或者梳理結構的時候,不妨善用圖表和符號,這樣可以加強記憶。
- 標示關鍵字詞:用螢光筆標示出關鍵字詞,然後熟記,這樣就能讓答案更精準,直接得分。
- 自製溫習卡:溫習手法要靈活,注重知識的貫通。建議大家動腦筋自製溫習卡,比如整理文言字詞,從廉頗「吾羞,不忍為之下」及柳宗元「自余為僇人」的句子歸納出第一人稱代詞有「吾」和「余」 ,或者從「鄉為身死而不受」、「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歸納出「鄉」、「嚮」都解作過往。在同一張溫習卡整合相同知識點,溫習時還能不斷增添內容。
- 留意特殊詞彙:通假字,像「屬予作文以記之」、「故患有所不辟也」 ;一詞多義,例如「君子去仁」、「眾所同去」、「去國懷鄉」 ;古今異義,如「一豆羹」、「先帝不以臣卑鄙」 ;詞類活用,比如「乃使其從者衣褐」等,這些都是經常考問的,一定要倍加留意。
- 訓練高階思維:像評價《月下獨酌》能否排解憂思(2023)、「小學而大遺」對考生的啟發(2024)等試題,是在考核評鑑及應用等高階思維。我們溫習的時候可以自己構思類似題目,自問自答,比如「作者登上西山後能否解開「恆惴慄」的心情?」、「試為《勸學》『善假於物』的主張舉出一個生活例子。」
- 語譯:逐字進行翻譯書寫,千萬不能遺漏。要做到文句通順、符合原意,還要保留原句的語氣,比如「微斯人,吾誰與歸!」就不能譯為反問句。
- 選擇:根據文本找出答案,如果遇到困難,先排除錯誤選項,再仔細思考。
- 填表:表格本身常常會給出作答提示,比如《登樓》一詩典故所抒發的情懷(2020),表格內「慨歎當時君主昏庸,沒有賢臣輔助」一句就提示答案要運用像「慨歎」這樣有感情色彩的動詞,比如「感歎」,不能用客觀理性的字眼,比如「認為」。
- 短答:闡述要清晰、內容要飽滿,全面回應題目,採取正確的解題和作答步驟。先用螢光筆圈出試題的關鍵字眼,再根據文本寫出其含意,最後充分說明。
o 例如:「作者看到鴻雁後勾起了什麼情緒?為什麼?試加以說明。」《聲聲慢・秋情》(2022) 關鍵字眼:鴻雁 / 情緒 / 為什麼 文本根據:「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文本含意:「鴻雁」往南面飛過 / 詞人「傷心」 / 因「鴻雁」是「舊時相識」 合理解說:詞人與丈夫陰陽永隔,又因逃避戰火而遷居南方,剛巧見到候鳥「鴻雁」南飛過冬,想起不再收到雁書而感慨身世,並勾起故國之思。 o 比喻如何說明道理 / 觀點?作答步驟:先指出本體和喻體,次準確寫出該道理 / 觀點,再指出本體和喻體的共通處,最後解說其共通處如何凸顯該道理 / 觀點。 o 類比 / 對比 / 正襯 / 反襯如何說明道理 / 觀點?作答步驟:先指出用以類比 / 對比 / 正襯 / 反襯的兩項事物,次準確寫出該道理 / 觀點,再指出該兩項事物之近似或相反關係,最後解說其關係如何凸顯該道理 / 觀點。
總結以上就是 DSE 2025 中文科卷一的擬題趨勢、溫習要訣和應試技巧。希望同學們在備考過程中認真複習,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祝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如果大家在備考中有任何疑問,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