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初一分班考试语文试卷

深圳初一分班考试语文试卷

首页语文更新时间:2024-12-16 09:25:00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写好字(3分)

见字如面,一笔好字,赏心悦目。请你在卷面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

二、寻诗意(28分)

如果说诗人是容器,那诗人的情感就是液体,诗人特异的敏感心灵,成了诗歌创造的源泉。因而,华兹华斯言:“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让我们与诗人同频,一起在诗歌中徜徉吧!请按要求完成1-9题。

【任务一:诗意美在精神】

人生自有诗意,总有一处文字,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pīng ① 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如此心无旁骛,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

你看,诗意是刘禹锡“(1)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达观洞彻;你听,诗意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2) ”的豪情状语;你悟,诗意是张岱“(3) ,天与云与山与水”的天人合一。一个充满诗意的人,不光不会被外在困境所左右,甚至于能生出超越现实的翅膀,绕开心灵的黑洞。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jiǎo② 揉造作;为了诗意的人生,我们应该附庸风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①②处的汉字。(2分)

2、上面文段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心无旁骛 B.天人合一 C.附庸风雅 D.相得益彰

3、请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将(1)(2)(3)处的诗句补充完整。(3分)

4、请判断划线句子的复句类型是( )(2分)

A.承接复句 B.并列复句 C.因果复句 D.递进复句

5、班级同学们分享了对诗词的理解,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要注意表情、语气、动作,《沁园春·雪》的感情基调豪迈昂扬,朗诵时应保持端庄稳健、积极向上的姿态。

B.《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既是春天的生命律动,也映衬出诗人的情感变化,谱写出一曲爱的颂歌。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这一句诗,使用了比喻、用典的手法,深刻反映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D.李白的《行路难》以浪漫的笔法,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但又不乏豪情气概。

【任务二:诗意美在品读】

6、九年级1班拟举办第一届班级爱国诗词朗诵会,下面是班长拟写的一则邀请函,该邀请函在内容上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在金桂初绽、秋风送爽的十月,我班迎来了第一届班级爱国诗词朗诵会,特邀您亲临比赛现场,同我班全体师生一起,在学校负一楼报告厅,采撷最美的诗意,重温华美的篇章。我们诚挚期待您的到来。

2024年10月29日

(1)内容上:

(2)格式上:

7、艾青的诗歌不仅传递了民族自强、反抗侵略的主题思想,还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请你结合“诗中有画”的写作技巧,简要赏析这首诗歌。(3分)

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8、诗歌的欣赏、朗诵,激起了同学们创作诗歌的热情。请你仿照示例,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从“雨”“光”“海”中任选一个作为标题,尝试写一首小诗,注意诗意语言的表达,使意象特点更加鲜明生动。(4分)

(标题)

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

如果你要写_______就不能只写______

你要写纸鸢摇摇晃晃飞舞晴空中

满山的萱草花都朝着你翻涌

你伸开双臂面对夕阳拥它入怀中

9、秋天的诗意是多面的,请你回顾教材中关于秋景与秋情的古诗词,补全表格。(7分)

角度

诗句

情感基调

秋之景

(1)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伤感凄婉

戍鼓断人行,(2) 。(杜甫《月夜忆舍弟》)

清冷思乡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闲适自得

秋之情

(4)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乐观祝愿

(6)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寂寞怅惘

欲说还休,(7)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复杂无奈

三、悟诗理(44分)

(一)(13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①,可偃仰,可放笔研②,可瀹茗置饮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 “无征④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①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②研:通“砚”。③瀹(yuè)茗:烹茶。④征,同“证”,证明。

10、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2分)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去国怀乡

查阅工具书:①离开②除掉、去掉③前往,到……去

(1)

(填序号)

宠辱偕忘

成语推断:与子偕老

(2)

开窗瀑至

课内迁移法:待君久不至。

(3)

一以与僧

联系语境法:一份用来自己保存

(4)

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1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划3处。(3分)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13、诗意人生,何以多姿多彩?袁枚置身亭中,描绘眼前实景;范仲淹受友之托,想象虚景。不同景物引发不同情感。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袁枚和范仲淹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二)(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

①读诗就是读人,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说:“有第一等胸襟抱负,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诗。”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我们可以从中感受真实的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何能成为读者的首选阅读对象?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③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其中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有深远教育作用。如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选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①近日,一组可视化数据作品《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和《唐女诗人群像》在朋友圈刷屏。该作品由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新华网数据新闻部合作,历时半年完成。团队分析了5.5万首唐诗、2.1万首宋词,用大数据技术解读古典唐诗宋词,意外发现不少隐藏的信息。

②从大数据解读的信息来看,诸如苏东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杭州;“东风”在宋词中共出现1264次;诗人作品中提到“酒”一半是在追思,三成是开心等,还有高频词牌的排行榜、唐代女诗人的社交图等。这些都是前所未见的信息,此前依靠个人解读分析很难做到,也只有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才能将这些隐藏在数万首诗词里面的信息,逐一挖掘分析出来,用大众容易理解的图文方式,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视角。

③之前最常见的解读方式,就是一些诗词赏析文章,主要是站在个人的理解,受制于每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爱好等差异,解读出来的意义不同,相对个性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而使用大数据技术,则就去除了人为因素,遵循科学分析理论,挖掘诗词语句背后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更客观地反映真相。同时,通过这些新颖的解读方法,晦涩的古诗词变得通俗易懂,摆脱说教或者沉闷的刻板印象,从而起到点亮文化魅力、推广传统文化的作用。

【材料三】

抖音古诗词数据报告

康震: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人们的生活的不断的丰富,阅历的不断的增长,人们越来越发现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才是人生最精彩的部分。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了穿暖了,对于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开始成为人们奋斗的主要的目标。而这个时候古典的诗词以它非常短小的形态,以它非常精准的表达和富有感情的一种内涵,包括它的思想性,回应了人们的对精神追求的这样一种形态。

(选自《北京日报》:《都说“唐诗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最大公约数?”康震如何作答》)

14、以下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概括了材料一的中心论点?( )(3分)

A.唐诗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B.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现代读者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

C.阅读唐诗宋词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D.现代社会中,唐诗宋词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5、材料二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支持其论点,请选择一种具体说明。(3分)

16、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宝安图书馆将开展“品读唐诗宋词,传承文化瑰宝”活动。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为本次活动提供具体可行的措施。(4分)

(三)(16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7-21题。

草木结霜 鲍尔吉·原野

①草并不知道,秋天,它们要披上白霜的铠甲。

②草出生之后被称为青草,它们身穿绿衫在天涯奔跑。草给黑色、红色和黄色的泥土打上绿印,绿是植物的命,是无处不在的生长。天下没有黑草,就像没有绿色的煤炭。只有绿才可以打通阳光的能量通道。绿把阳光变成蛋白质,草们吃阳光,喝地下水,草的生活方式至简至净、至广大。

③草在绿里安家,绿色的脉络里有水渠和马路。草的叶子既是肉身也是房子,自己住在自己身上,不假外求。这一点比人强多了,自由从此诞生。春天起,草一直生长。它早上长还是夜里长?草什么时候都在长,如同听过“草活一秋”的咒语。人的一生如果只活三个季节,他一定拼命生长,而不去打麻将喝酒看电视剧。草所做的只是生长,它只会生长,那就一直生长。生长很舒服,它觉出自己的腰拔高了。阳光拢在叶子里,暖暖洋。草不悲观。悲观是干什么?是跟自己作对吗?大凡生长者都不悲观。当你无选择地置身足以悲观的处境里面,先要剔除悲观。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更多。草看到天鹅绒的黑夜镶满银钻。草看到雨水在空气中亦疾亦徐地跳舞。草看到白粉沾满蝴蝶的翅膀。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草看到风伸开透明的手指却抓不住任何东西。草看到鸟儿在飞翔中相爱,草看到老鼠的眼珠亮比钻石,草看到云彩打墙阻挡河流,草看到月亮的山谷堆满黄金,草看到波浪在河里回头瞭望。

④秋天到了,草停止生长。草长了一生也不过一巴掌高。它们站立不动,一如等待判决。它不知是谁、是什么不让它们继续生长,是立秋白露还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自然界,不生长就意味着凋亡。但草不知道什么叫死,太阳照耀它,雨还在下,土地还有许多地方没长草。草离开此世,世上似乎什么都没少,草没有草的遗产,没有草的车辆和文字。只不过,没有草的土地露出了土地。草站在秋天的驿站张望等待,这时候五谷丰登,果树挂满亮晶晶的水果取悦人类。草在告别,一身之外一无所有,甚至发不出一声鸟鸣来辞行。

⑤草叶等待霜降。霜降之前,天要下上几场雨,为霜准备原材料。土地变成一片烂泥之后,白霜从天而降,于子夜,于星星全体明亮之时,草换了衣装。它们白衫白冠,凛然发亮。这是要出征吗?每一根草都像一位士兵,披着亮甲,茎叶犹如银枪。阳光转过来,每每融化草的刀枪。至凌晨,它们再度披霜。

⑥白霜冻不死树木与河流。它之降临,只为让草退场。霜让绿色从草的身上飞逸,为每一株草换上黄衫。阳光从此停止与草的能量交换,草的叶子呈现白金色——人类高档时装的颜色。从此,大地长出一层迷蒙的金羊毛,曰枯草。A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

⑦秋日里,山坡的枯草以黄金的色调显示高雅。枯掉的不过是草的躯壳,草的绿色灵魂升上天庭牧场与上帝欢聚。风吹不走草的白金躯壳,它站在它原来站立的地方。草一生未走半步,却早把种子送往四面八方,换来成千上万条命。于是,B枯萎的草仍然优雅,在冬日越来越近的夜晚,它们披挂白盔白甲,而后在阳光下卸妆。

⑧跑步时,我见到北陵后面结霜的草。结了霜的草似乎比原来高了。它们好像刚从西伯利亚回来,好像在卸车,好像张着毛茸茸的睫毛。我放缓脚步并庆幸我还没结霜--跑过这些草的身旁。在近于黝黑的松树下面,霜草的模样如同下了半场雪,比夏天在松树脚下环绕的雾气更白,却不像雪那么呆板。太阳出来的时候,草叶上没有一滴水,依然干净。

17、阅读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

生长时期

外形

精神风貌

青草

充满生机,乐观,享受生活

枯草

叶子呈现白金色,结了霜后变高而洁净

18、文中对草的描写极富诗意,请选择一处划线句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3分)

【A】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

【B】枯萎的草仍然优雅,在冬日越来越近的夜晚,它们披挂白盔白甲,而后在阳光下卸妆。

19、文章第③段多次将“草”与“人”对比,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3分)

20、联系全文,请谈一谈为什么文章要先写草的生长,其标题“草木结霜”有何深意?(4分)

21、在作家眼中,随处可见的小草也有着丰富诗意与哲理,带上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自然处处皆有诗,你是否也曾发现过这样的景物,带给你美的享受和生命哲思,请简要分享。(3分)

(四)(5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2-23题。

(A)

复活的土地(节选)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B)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22、小语和小文在阅读完节选的两首诗歌后,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你认为他们言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语:我觉得“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春回大地的盎然生机。

B.小文:我认为“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一句,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增强了诗句的抒情效果。

C.小语:垦殖者的形象是当时中国苦难人民的缩影,而无尽的雪夜则象征着当时中国所处的艰难困苦的环境。

D.小文:(B)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土地”以人的情感,使其特点和象征含义愈发突出。

23、“土地”是艾青诗歌中的重要意象。(A)诗和(B)诗都写到了土地,请你从具体意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差异。(3分)

四、叙诗情(45分)

24、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们不必做诗人,我们要做心中有诗的人”。高楼之中有万家灯火的温馨,风雨过后有春草抽芽的灵气,桌边一角有墨香袅袅的芬芳,读书之时有欣然忘食的沉醉……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简单而诗意的美好随处可寻。

请以“我在 中发现了美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2)不少于600字。(3)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