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实问题
目前,高中全年级一份试卷的现象较为突出。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由于受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影响,学生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水平。对于高水平的学生,相对简单的试题达不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难度较高的试题没有价值和意义。
虽然高考是全国几套试卷,同一省市是同一套试卷,但是,在平日考试中,用同一试卷就有较多弊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学校考试是训练考试、效果考试,二者目的不相同。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从现有基础和水平出发,做与自己水平相符的试题从而获得不断提升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在高中学校推行分层考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分层考试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考试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考试的目的是对最近教学和学习的一次反馈,为下一步教和学的调整提供依据。试卷过难和过易不能准确反映最近教和学的情况,也不能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水平不一,以一类学生以依据来分析、来制定后阶段的策略,不可能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
分层考试可以更好实现考试的目的,不同水平学生做不同难度的试卷,达到考试反馈、训练、提升的作用。分层考试如果采取走班考试的方式,又能提升考试的规范性,更好地展现高考场景。
2.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授课针对性
学校考试能够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以便教师更好制定随后的教学策略。分层考试可以为任课教师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前阶段教学情况,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提高授课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
3.有利于引导教师合作、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分层试卷的命制需要学科组教师进行集体协作和研究,才能完成符合不同层级的试卷。试卷的批改和讲评都需要教师进行集体讨论。这些无疑会提升学校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学科教学效果。
4.有利于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进步意识,促进学生快速提升
符合自己水平的试题,更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训练提升,也能够磨练学生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考试意识,从容面对高考和其他大型考试。分层考试必然设置调整机制,学生要想申请高一层级的试题,必须达到一定水准,这在客观上提高学生上进的欲望,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三、如何进行分层考试
1.合理分层
分层考试关键是分层。分层不是越多越好,分层过少又没有意义。合理分层离不开调查研究,也要建立在模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一般学校生源差别不大,采用3-4层较为合适。一个合理的层级,低分学生不能低于45分。如果学生考20分(满分100分),除了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考试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2.命制试题
试题既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容易越好,适合学生水平,跟高考难度系数相符合为佳。例如A层学生水平较高,以重点本科为升学目标,他们的试卷难中易比例为5:3:2为宜;B层级学生水平一般,以本科为升学目标,他们的试卷难中易以3:5:2为宜;C层学生水平较低,升学目标为本科以下,难中易以2:3:5为宜。
3.学生申报
各学科将试卷分层及说明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主申报。第一次申报可以自由申报,第二次申报就需要设定一定的条件。例如:连续两次B层考试过85分(100分)才能申报A层考试。当然,有升级就应该有降级,如果连续两次或者几次考试低于50分,就强制进行降级。
学科组和年级对学生申报层级进行审核,对升级申请进行批准,对降级进行处理。
4.组织考试
根据学生的层级,印制试卷和安排考场。分层考试既可以在同一班级中举行,也可以实行走班考试。走班考试更能实现考试价值,高考实行不同学校考生混编,走班考生能更好模拟高考场景,在流程和要求更需要规范。学校可以采用同班考试和走班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5.阅卷讲评
由于试卷不同,需要实行分类阅卷。讲评上可以固定班讲评,也就是任课教师在一个班级中把所有层级的卷子都讲一遍,好处是不同层级的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试题,弊端是教师工作量大,花费时间较多。也可以实行走班讲评,任课教师对同一层级讲本层级的试卷,好处是针对性强,效果好,弊端是组织麻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组织走班讲评为宜。
6.调整提升
学科组需要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试题难度,使之与学生水平相符合,不断提升命题质量,最大程度发挥考试的作用。
年级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提升情况,不断进行人员的调整,让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加大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内驱力。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升级和降级,使层级跟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相贴近,促进自己的不断发展。
【本文由“安子侃教育”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作者安子,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