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整体难度都在降低,高考600分比例越来越高,中考的蘑菇云式分数分布也越发明显。只是中考的难度下降幅度,使得从中考到高一的陡坡效应特别明显。
以前升学高中的比例较低,高中考大学的比例也低,而且中间还有一个分流的会考,使得中考本身就具有较为明显的选拔功能,各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但现在中考更追求提升知识的普及效果,较高的重点高中录取率,使得不需要过大的难度和区分度,也能保障有实力的学生升学。其教学的重心,偏向于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够学习更多的基础知识,而不是因为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达不到知识普及的效果。
物理和化学两门理科,初高中难度差别最为明显,客观而言高一上学期物化难度并不高,只是初中难度太低,造就了知识点的不衔接,初中力和运动不作为考试重点,使得本应该从1到2的高中难度,变成了从0到2.
其次是补课造就的学习强度前置,使得整体呈现出越是低年龄段,表现出的做题能力越强,以前小学的难题,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基础题,这不是现在的孩子更聪明,而是学习强度提升,形成的错位优势。
以初中学习的强度,应付小学的课程,可以批量生产小学学霸,以高考的强度,面对初中的课程,也推升初中生的整体成绩,但进入高中这个全力投入阶段,学习潜力提升透支的不足开始显现,也就出现难度的不适应。
觉得初中你拿度低,是用十分力气应付七分的难度,而高中觉得难,是无法用十分的力气应付十分的难度。
现在升学率比以前高得多,很多实力一般的学生,依靠鸡娃升上了高中,但却不具备高中学习的能力,也就初中到高中难度提升过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