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上,如果有人撕自己的卷子怎么办?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然真的在现实中上演了。
7月8日上午,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一高考考场内,有考生撕毁同考场内其他两名考生的答题卡。7月9日,平顶山招生办公室微信公号发布情况说明,已按规定补足答题卡被损毁的两位考生耽误的考试时间,两位考生将损毁卡的内容誊写在新答题卡上。并将损毁他人答题卡的考生违规情况上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将依规处理。
在人生如此重要的考试中,撕毁他人答题卡更无异于“断他人前程”。根据《教育法》第八十条指出,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实上,这一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似乎并不算大。可是当考场上这种“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反思的是,撕他人答卷的考生为何会作出如此举动?取消了“撕答卷者”考试成绩,对于这事的处理是否就能“结束”了?
面对“撕”与“被撕”者,我们都感到些许痛心。“被撕者”躲过了疫情、洪水、堵车、迟到、忘带准考证等各种客观及主观上的问题,竟然在考场上遇到这种意想不到的“难题”。至于“撕者”,我们更多的担心是,他是否有心理上的疾病呢?
在该事件的处理中,也许并不能简单地一罚了之。相比于该省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所说的“按照规定处理”“按照程序上报”这类常规性的动作之外,相关部门还必须靠前一步、多做一点。 “撕他人答题卡者”与“被撕者”,都该有妥善的处置,这个处置“答案”虽没有可参考的范例,但是确有必要以此为契机,来倒逼举措升级。
对于“撕答卷者”,需要对其心理进行调解,找到症结所在,避免其以后再做出危害社会及他人的举动。而面对纸质答题卡带来的种种问题,在数字化、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在确保公平安全的前提下,是时候可以探索采用电子答题卡来保障考生答题的安全。
此外,在制度上更要小心求索,完善突发事件的预防制度,对考生因非个人问题产生的损失,应该有统一且具体的弥补细则,比如补涂答题卡的具体时间需要明确,避免在不同情况下的“区别对待”,从而导致变相的不公。
对该事件,我们需要加倍冷静、客观地去看待,用更加规范的举措安抚好每一个当事人,真诚希望“撕”与“被撕”者都能得到一个较为圆满的答案。(文/吴昊)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