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试卷是针对小学6个年级家长发的试卷。每个年级本拟发10份,结果收上来发现,一年级发了11份。
总共61份“小学家校共建问题”调查问卷。
此份试卷是匿名填写,所以家长应该放心填写。但因为人的心理,个别家长可能觉得老师“会”知道。
大体真实。
一、问家长。您对目前的家校合作满意吗?单选必答题。
选项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家长对这道题的填写情况如下∶❶填非常满意的有28份❷比较满意的是26份。❸填一般的是7份。没有人填——不满意。
试卷分析。家长对家校合作合满意度在90%刚下面一点。家校合作不满意的,占11%多一点。
家长对我们的家校合作比较满意,超出我们这个课题组成员的预想。课题组都是本校一线教师,40岁上下的占⅔。大家看见这个统计数据觉得很惊奇∶如今这小学家长,这么挑剔,应该没想到还上了80%……看来家长对咱们小学老师并没有那么看不起,我们倒可能以偏盖全了。
……选择“一般”就有11%以上,说明家长对家校合作存在着许多期望,我们的家校合作存在很多的上升空间,对不?
二、问家长。您认为孩子应该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吗?单选必答题。
选项有▼应该▼不应该▼无所谓
对于我一个教了30年小学的一线老师来说,刚开始看见这道题,我也一愣∶这……让孩子一心学习,家校之间,我们自己合作。
但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自己阅读有关文章,我自己的教学体验,觉得,孩子不是在真空中,他就在家校之间。
从我们老师方面来说,如果我们对孩子关爱让家长知道,家校共建不是就自然顺畅了?家校,就像父和母,让孩子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应该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沟通方式。
这61份试卷里,选择应该参与占58人,都在选择对家校共建“非常满意”和“一般”的这两组。选择“不应该参与”2人,和“无所谓参与”的1人,这3人都在选择对家校共建工作“比较满意”的那一组里。
分析,对于中间派,比如说“比较满意”这一组的家长,他们对孩子更严厉。让孩子住在象牙塔里,中间派人倒是比较多。
也许我还可以这样分析,中间派的封闭心态更重。
三、问家长,您加入了班级qq群或微信群吗?单选必答题
选项,▼加入了。▼没有加入。
61份试卷只有2份,没有填这一栏,其余59份都选“加入”了。
这两份试卷,一份来源于“比较满意”。也就是上一题说对家校合作比较满意的。一份试卷来自于“一般”的那一组。
对家校合作非常满意的这一组,都填“加入了”。
分析。
Qq群和微信群都是当今社会太平常的沟通工具。但这61份试卷里还有2人不填是否加入班级Qq群或微信群,是不是说他们没有加入?
这2份试卷都是来自于对家校合作方面,家长“比较满意”和“一般”的。“非常满意”的都加入了,是巧合?
说明了,愿意沟通,就会持有良好的沟通工具,反之亦然。
同时也说明在如今网络信息工具如此普及的教育环境里,我们这些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会用,还要用好这个工具。
四、问家长,您比较关心qq群里的哪些信息?(多选必答题)。
选项有,▼每日作业▼孩子在校情况▼班级公告(缴费通知等信息)▼保护和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教育经验学习▼家长交流▼意见征求▼其他
在“非常满意”这一组的28份试卷里。有8份除了“其他”未打钩,其余选项都打钩。
在“比较满意”的这26份试卷里,3人除了“其他”这一项未选,其余选项都打钩。
在“一般”的这八份调查问卷里,没有上述种情况。
在“非常满意”这一组的28份试卷里,选择比较关心qq群里“每日作业”有22人,选“孩子的在校情况”有24人。22∶24。
在“比较满意”这一组里,选择“每日作业”有19人,选“孩子的在校情况”有23人。19∶23。
在“一般”这7份试卷里,选择关注“每日作业”的五份儿,“每日在校情况”的全选。5∶7。
比较关心qq群里的哪些信息这道题,家长在这些选项▼每日作业▼孩子在校情况▼班级公告(缴费通知等信息)▼保护和加强孩子的身体素质▼教育经验学习▼家长交流▼意见征求▼其他里,填的最少的除了“其他”之外,选“家长交流”和“意见征求”是最少的。
在这总共的61份试卷里,有16份“家长交流”没选。有18人“意见征求”没填。
分析∶家长在qq群里,或者说,家长其实更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其次才是学习。
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家长交流”也就是彼此间的交流持淡漠态度。“意见征求”关注得也少,反映家长参与学校倡导的家校共建,不高。……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在家校合作方面工作不够,致使家长对这方面认识不够。
五、问家长。你认为qq群的建立,有利于您对孩子的教育吗?单选必答题。
在“非常满意”的这一组里,认为qq群的建立,有利于对孩子教育的。有25份调查问卷打对勾。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一般”,3份。25∶3。
在“比较满意”的这一组里,20份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利,6份认为qq群的建立对孩子教育是“一般”。20∶6。
在“一般”这一组里,2份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利,5份认为qq群的建立对孩子教育是“一般”2∶5。
分析∶我看到,对家校共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这3个组里,认为qq群的建立对孩子有利的人数也是不断降低∶25∶3,20∶6,2∶5。
qq群的建立肯定对孩子有利。但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情况?
……是不是说明有的家长,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网络交流工具比如说qq,还是不太会?何时何事私聊,何时何事在群里说,何时何事给老师留言……也就是说他们还不太会在网络中交流,也就是说他们还不太会沟通呢?
是不是能这么认为,那些认为或者期盼“家校共建非常满意”的,比较会交流,所以越跟老师交流越认为,嗯,这qq建立对孩子的教育好!
而不会沟通的,越在qq上交流越不满意,越觉得,qq建立对孩子的教育不好!
循环能良性,循环能恶性。
那么,家校沟通的密码在哪里?
是不是?家、校都是缺少换位思考。我,我,我,眼里都是自己,没看到天笼盖四野?没看到地光是树木就容纳了成百上千种?大公无私,成就你我啊!
六、最后一道题,问家长。对于班级qq群,您认为还应该减少或者增加哪些内容?(填空必答题)这是让家长自己写的。
“非常满意”这28人的一组里,有11人写了自己的看法,17人空白。11∶17。
“比较满意”这26人一组里,16人填写了这道题,10人空白。16∶10。
“一般”这7个人一组里,6个人写了自己的看法,一人没写。7∶1。
分析∶
对家校共建“比较满意”这一组,和“一般”这一组,人数共26 7=31人。31人里对家校共建有话说的人数比率,大于“非常满意”这一组。
大部分小学生家长的参与教育欲望挺高。
那些看似不善交流者,其实有一肚子话,要能鼓励让他说出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堂堂正正为下一代的教育添砖加瓦。
综上所述∶
一、绝大部分家长其实对老师还是善意多多,期待多多。现在部分教师对家长心存芥蒂,因为个别家长素质不高,进而认为家长普遍不好。有失偏颇。
小学教师自身学习力要加强,才能比较全面地看问题。
对教师的培训,要高效,持久。
二、小学教师和家长都需要真正的“再培训”。如此“能容纳”“能信任”“会交流”。
社区、整个社会需要参与进来。
教育是大家的事。
三、家长注重“孩子的在校情况”大于“孩子的学习”。长期以来,大家一直以为,家长最看重“学习”。其实,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在校情况”。
学校的qq群主要说什么,怎样说?也应该有一个对受众的了解,和对教师的培训。
四、家校之间,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忘了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在学校、在家庭生活的一个完整的人。
家校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多好的合作伙伴,总有冲突……不就是大家互不了解吗?
为什么家校之间不把对方多看一眼。看来大家对夹在中间的孩子,还不会爱啊。
再总结∶
家校双方,都需要下大力气“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育兴则国家兴。
社区、社会要参与进来。大家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