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考试,都有一卷,题型相同,考生不同,纵横比较,从数据中分析和发现问题,找到不足,改进方法,提升成绩。
一、客观(试卷分析)
1.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由郑州市统一命题,满分为70分,时间为60分钟。作为学生报考前的一次模拟测试,题型、分值、难度值与中招命题相似。题量适中,难易适度,题型规范,既有对基础知识考核的环节,也有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知识点分布(心中有数)
题目 | 题型 | 知识点 | 认知水平 | 满分值 |
1 | 选择题 | |||
2 | 选择题 | |||
3 | 选择题 | |||
4 | 选择题 | |||
5 | 选择题 | |||
6 | 选择题 | |||
7 | 选择题 | |||
8 | 选择题 | |||
9 | 辨析题 | |||
10(1) | 观察与思考题 | |||
10(2) | 观察与思考题 | |||
10(3) | 观察与思考题 | |||
11(1) | 观察与思考题 | |||
11(2) | 观察与思考题 | |||
12(1) | 活动与探索题 | |||
12(2) | 活动与探索题 | |||
13(1) | 活动与探索题 | |||
13(2) | 活动与探索题 |
二:主观(学生问题)
①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到位,迁移能力差,表述有错误。
②审题能力不弱,读不懂题,缺乏答题技巧和方法。
③思维不活跃,不会多角度,答题角度重复。
④答题语言不规范,文字表述能力差,知识表述错误,口语化严重,尤其是个别同学字迹龙飞凤舞。
三:建议:(师生两方面)
教师方面:
(一)课标
努力钻研新课标,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更新观念、调整行为、激发活力、提高质量,增强课程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说明检测》
1.知识部分:只抓与教材的不同、更新或添加的内容。
2.引导学生做知识串讲,相关知识构建体系。
3.建议用配套练习做分阶段的全真演练。
(三)最后十天
1.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
2.敢于猜点。结合专题复习、题型训练、全真演练情况,引导学生罗列并关注自己认为的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
3.学生自由复习,自行梳理,查漏补缺。同时也让学生从前面环环紧扣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4.培养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认真研究自己的答题习惯,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整理资料,调整自我。
5.教学生学会合理正确使用速查资料。
学生方面:
(一)复习计划
根据个人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较准确地计划出每一环节所需时间,制定出自己的复习计划。全真模拟演练最好先分散到各个环节中去,定期做,培养学生整卷意识,及对自己的整体了解。第三轮复习再集中连做,集中训练,层层拔高。
(二)专题复习
1.归类处理。把相似的、相关的新闻综合梳理,分成不同类型,如思想品德、经济、文化等,减少学生记忆负担,方便学生归类理解
2.设置练习要精。尽量根据不同专题的特点,一个专题设置多种题型,专题不同,题型也不同。特别是发问的方式要新颖,符合中招形式,这样几个专题做下来,不同的题型也都基本练了一遍。
3.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多角度、创新发散思维,生生互动,生生互答
4.凝聚集体智慧,注重校内、校际合作。
(三)题型训练
1.科学利用练习题,选题尽量有梯度
2.当时点评
3.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做题技巧和方法
4.避免重复做题。
(四)真题演练
1.要争取精选、组合试卷,避免做重复劳动
选卷参考:
1)考点知识的覆盖面;
2)试卷主干资料、时政、热点材料是否重复;
3)试题对于学生现状是否有做的价值
4)答案和设问得的设置是否科学。
2.规范考试、规范答题、规范评分标准。要求学生注意时间分配、审题、语言组织、书写规范。
3.试卷讲评:
1)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自查和互助),注意发现学生的创新答案,鼓励和肯定学生有自己的新想法和新角度,让老师全讲全评全点。
2)对共性失分的知识点,注意回归教材,系统巩固,争取对共性失分处,给予有针对性的补充训练。
3)注意对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
4)一定要留时间给学生,错题当堂解决、当堂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