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礼记》)
(2)日月之行,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如王维的“___,”(《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_,_”(《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____,_”(《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 题。(7分)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有的像 chirè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当然也有与此______的,那就是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似乎并不强劲猛烈,但蕴含着丰富的 yánwàizhiyi,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感的 quzhé 回旋,领悟到更多的______。无论作者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 chirè() (2)yánwàizhiyi () (3) qūzh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呼啸 天壤之别 意愿
B.呼啸 大相径庭 意蕴
C.呼唤 天壤之别 意蕴
D.呼唤 大相径庭 意愿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无论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B.无论作者采取哪种表达情感,情感必须本身真实诚挚。
C.无论作者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D.作者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必须本身真实诚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 题。(4分)
在劳动周主题活动中,学校拟邀请大国工匠做报告。作为学校记者团成员,你获得了采访大国工匠的机会。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采访任务。
大国工匠李工: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打磨、测试,总结出“一枪三焊”操作法,攻克了一系列难题。2020年完成世界首个钛合金高铁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我国高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2022年完成新型动车组转向架的试制工作,为新一代动车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国工匠竺工:桥吊是码头上最大最高的机械设备,操控千吨的桥吊,抓起庞大的集装箱,准确放在指定位置,误差不超过2厘米。看似简单的一抓一放,在49米高的驾驶室透过玻璃向下看,集装箱上的4个锁孔就像针眼一样小,其难度如同高空“穿针引线”。
大国工匠郭工:出土的文物,有的断成了好几部分,有的碎成了好几百块,有的严重氧化,根本看不出原貌。文物修复,需要在每一块碎片上仔细寻找线索,并且严格按照原始痕迹把碎片拼接起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在40多年中修复文物6000余件,更为不易。
任务一:确定采访主题
5.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个采访主题。(2分)
任务二:准备采访问题
6.请从三位大国工匠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提出一个采访问题。(2分)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出,溪北无路入,乃下就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伐竹取道 /会天大雨,道不通 B.潭中鱼可百许头/杂然相许 C.乃下就溪中 / 瞬息可就
D.惟望石门近在咫尺/先达德隆望尊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10.【乙]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11.学校地理社团拟在“游山河,赏胜景”主题活动中宣传“小石潭”“石门”两处景观。作为社团成员,请你任选一处,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包含景观名称;②突出景观特点;③语言简洁。(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学校拟开展“护革命文物,传红色精神”主题活动,提供了以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
在湖南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三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晚上她们拿出仅有的一条被子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剪下一半留给他们母子过冬。后来,徐解秀常讲,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这段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摘编自胡革平《讲好“半条被子”故事,凝聚追梦前行力量》
材料二
近些年,红色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努力提高展陈设计水平,使陈列展示更加丰富,留住许多年轻观众。在讲解方式上,一些红色博物馆注重把握“物”与“史”的关系,物配合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以突出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以“物”说史,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成为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摘编自余玮《讲述博物馆里的红色故事》)
材料三
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需要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进程。广州市上线“花城红图:广州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应用系统”小程序,打开地图,革命文物分布一目了然,点击图标,还能查看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简介与讲解视频。在科技助力下,日益丰富多元的体验与互动方式,拉近了革命文物与人们的距离,增强了革命文物的吸引力、感染力。
(摘编自尹双红《让革命文物焕发恒久光彩》)
材料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了重视,并得到妥善保护,但仍有部分不可移动文物亟待保护。1936年,红十五军团在攻下下马关城后,军团长徐海东将指挥部设在下马关的南门城墙箭楼上。如今箭楼已经不复存在,下马关古城墙因村民修便道被凿开一条豁口。未得到妥善保护的革命“家址”也是革命文物的一部分,需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
从合理利用的方式上看,目前有些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仅有建设基地、红色旅游、阅读红色经典等几种有限的利用方式。各地应根据革命文物的实际情况,创新革命文物的合理利用方式,如红色皮影戏、红色实景演出、红色节日庆祝等方式,鼓励民众对革命文物保护的有效参与,进而增强革命文物的教育效果。
从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角度讲,革命文物与其他类型文物,以及相关的非物质资源的协同保护机制尚未建立。这不利于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深入发掘和阐释,也不利于对革命精神的弘扬。
(摘编自田艳、李帅《革命文物保护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任务一:辨“材”析意
12.下列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红色博物馆丰富陈列手段,优化展陈设计,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 B.“花城红图”小程序为市民了解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C.下马关古城墙、箭楼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主要与其不可移动有关。
D.红色旅游、红色皮影戏及红色实景演出都是对革命文物合理利用的方式。
任务二:以“物”说史
13.请用材料二“以‘物’说史”的方法,向同学们阐述材料一中“半条被子”
故事所蕴含的精神。(3分)
任务三:护“物”有我
14.为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提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的建议。(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春到零丁洋刘白羽
①迷蒙细雨,给珠江三角洲增添了朦胧的妩媚,甚是好看。珠海可真是一个漂亮所在。木棉花红得那样浓,像拼着一腔热血濡染了南天,我觉得她正象征着繁荣的今天。珠海之美,在晚间以惊人姿态出现。伫立海边,一轮圆月清凉透彻,把无边的碧海照得浩浩荡荡、迷迷茫茫。大海正在涨潮,海水发出絮语,不太远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朋友透过虚无缥缈的月光,指给我看海湾中一座渔女明珠的雕塑,它的雪白、圣洁,正像这美丽的城市,永远带着海的清澄、海的温馨。近揖零丁,远眺虎门,这片海在中华民族艰苦跋涉的历程中,曾经怎样火光盈盈,血泪盈盈,而今又是怎样灯火盈盈,笑语盈盈。此时此刻,我的心灵深处如波涛起伏,一下涌起悲哀,一下涌起欢乐。这一晚久久不能入寐,待得辗转睡去,那海水、那月光,还在梦中萦回飘逸呢。
②清晨,海上遮着一层薄薄银雾,我们连人带车上了海船,横渡零丁洋。我坐在驾驶台上,柔软的春风吹拂着我,镜面般的海水上,白鸥在空中划个弧线,渔帆在海上摇着绿的倒影。零丁洋、零丁洋,你突然闯入我的胸怀,击痛我的胸膛。我从幼小就爱读文天祥咏零丁洋的诗,每次诵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辄击节称赏,为这种高风亮节所感染,从而对零丁洋也生发出多少神思妙想。如今与零丁洋邂逅相晤,不禁让人感慨,这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想着想着,在波光雾影之中,我仿佛看到这个气重千秋的人,正在驾飞云、御长风,悠然飘荡,漫漫行吟……当船长指给我看内零丁岛时,我才意识到,我朦胧中看到的是这岛上的高山。是的,这巍巍然、峨峨然的高峰不就是文天祥的化身吗?!
③我从蛇口登陆,风掣电闪,疾奔深圳市区。深圳,不仅在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了。这儿一切都是速度、速度、速度,汽车在刷刷地奔驰,大厦在刷刷地矗立。当我驰入市中心,那密集的高楼群拔地摩天,已经像雄鹰展翅,初露神姿了。放眼一望,粉红的、绿的、雪白的,各种颜色的楼房,像春天原野上的百花争妍,像雪亮的眼睛在闪着眯眯笑容。市区里金碧辉煌,一片繁华,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我在这里领悟到了这两句诗所含的新意。
④透过碧绿丛丛的芭蕉林、棕榈林,一树树火热的木棉花,一树树红艳的三角梅,在绿荫深处,我看到一座小桥。这时,我的记忆之门一下张开。那是1950年出国访问,途经我国香港,不就是踏着这小桥去,踏着这小桥回的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深圳特区就是当年我走过的荒凉渡口。当然,深圳也不是凭空一跃而起的,我访问的渔村,那儿还保留着两座不蔽风雨的残屋,而旁边就是一片新式楼房,它们像是历史发展的明证。
⑤我看了白日的深圳,又看了夜间的深圳,杯中酒影照着一些游人的蒙眬醉眼,而居室的灯光却照着聚精会神的读书人。深圳的青年人,浸沉在一股学习热潮中。因为在这里谁不学得一技之长,谁就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我喜爱这种气氛,这气氛里透露出一种志气。出人头地有什么不好?力争上游有什么不好?我认为竞争是永远值得称赞的。夜游回来,在记事本上写下一首诗:昔日过罗湖,荒沙点点愁。小桥恋归梦,平野跃新楼。万岭天摩峻,大潮风劲流。拓荒明远志,擂鼓战春牛。这“春牛”说的是我最喜爱的一座青铜雕塑,一头抵首挺角、奋着全身强劲、将铁硬的树根从荒土中拔出的“开荒牛”。
➅柔软得像丝绸一样的春风,吹绿零丁洋,吹绿深圳,吹绿珠海。如果说渔女明珠的雕塑象征着珠海的清雅秀丽之美,那么这垦荒春牛的雕塑则象征着深圳的粗犷豪壮之美,而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创造新时代的美。这不正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吗?
(选自《刘白羽散文》,有删改)
15.选文以__为线索,叙写了作者游览珠海、横渡_、到访深圳的经历。
(2分)
16.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大海正在涨潮,海水发出絮语,不太远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
17.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深圳的青年人?(4分)
18.为什么说零丁洋“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请结合全文
加以分析。(5分)
(四)按要求完成19~20题。(6分)
19、下列名著中,人物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选项 作品名称 人物 人物关系
A 《骆驼祥子》 刘四爷与虎妞 父女
B《海底两万里》 阿龙纳斯与康塞尔 主仆
C《朝花夕拾》 寿镜吾与鲁迅 师生
D 《儒林外史》 严贡生与严监生 父子
20.请将下面选文的批注补写完整。(4分)
“可是,祥子你得从此好好的干哪!” 他嘱咐着自己。“干吗不好好的干呢?我有志气,有力量,年纪轻!”他替自己答辩:“心 中一痛快,谁能拦得住祥子成家立业呢?把前些日子的事搁在谁身上,谁能高兴,谁能不往下溜?那全过去了,明天你们会看见一个新的祥子,比以前的还要好,好的多!”
批注:这段文字写出了祥子的心理活动,值得细品。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请以“当好自己故事的主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