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做试卷电影

学霸做试卷电影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6 06:28:15

片名是盛夏,类型是青春片。盛夏、高考,就已经透出很多青春的气息了。再看演员表,张子枫、吴磊,都是年轻的演员,男帅女靓,代入感强。这是我观影前的感受。

观影后,其实有很多违和感,张子枫饰演的陈辰是班里成绩第二的尖子生,因为发现妈妈与王叔叔的“外遇”而心情低落,因此高考失利,这个失利并不是因为精神恍惚导致,而是写完了试卷,又把答题卡擦掉了,故意的。我不知道导演为什么刻意加这个细节,这个学霸总认为学渣幼稚,其实她也挺幼稚的。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表达我对电影的整体看法,它看似表达大众的、非狗血的、常规化的青春,其实还是某一类特殊人群的青春,比如会作的学霸和高调的网红。这也许是我判断青春片好看与否的一种标准,在接地气的范围内表达青春的存在。

张子枫和吴磊是几乎没有cp感的一对,但好在,他们在电影里也只是一对假cp。确切地说,本片是打着卖cp的旗号,做一些暧昧的小动作,让观众冒粉红泡泡,但最后发现,原来他们不是相恋的一对,只是同学的情谊。

陈辰误会了,尤其在她看到吴磊饰演的郑宇星给她打碟、放她唱歌的录音,那感动的样子,好像是恋爱了。郑宇星为她做得太多,她误会了,观众几乎也误会了。

误会之后,她两度要亲吻郑宇星。一次对方不肯,她生气了;另一次亲了,对方表示明确的不喜欢。这两次吻很有意思,一次是少女的恼羞成怒,要维护自己自尊,跑掉后又怒骂对方,这不仅是青春真实的样子,也是很多人求爱不得的样子;另一次是无奈,爱而不得是常态,这次少女是真的长大了,她不再怒气冲冲,而是平和地告诉对方,我希望我们都能更诚实地面对自己。或许,我们应该都学会接受,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吧。

电影里郑宇星一直喜欢的人是“MING”,一个非常神秘甚至难辨性别的人,但我觉得,即使没有“MING”,他也不太可能爱上陈辰。因为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班级第二和倒数第一,这是显性区别。隐性区别是,郑宇星觉得电子音乐很私密,可以帮自己找到同类,但很明显,陈辰觉得电子乐环境挺吵的,她喜欢电子乐,可能仅仅因为郑宇星喜欢,她不是他眼中的同类。

他们能玩在一起,一是因为不同世界的人,总会出于好奇,而出现短暂的互相吸引的情况;二是同病相怜,他们都没办法接受自己喜欢的人要离开这件事,所以各自找借口,找感情还存在的证据,来安慰自己。

电影中写实的部分,来自郝蕾饰演的陈辰妈妈。陈辰妈妈和祖峰饰演的王叔叔吵架又和好的部分太真实了,红尘男女,多数都是这一套。郑宇星和陈辰偶遇王叔叔来找陈辰妈妈,王叔叔尴尬地说出“虽然我大老远来,你也不用送我了”这样别扭的句子,然后两个淘气的孩子就躲在楼梯上,偷看两个成年人谈恋爱还给配音,很好笑。

但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的窘境。对于一个还有十几年才考虑退休的女性来说,辞职陪读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少了工作环境中跟同事们的互动,断了大部分的社交和朋友圈,每天的日常就是做饭、打扫、等待。陈辰妈妈几次眼神的特写,都透出这样一种深深的倦怠感。

人到中年,丧失自我。是一件很可悲但又无可奈何的事。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同样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那是因为,家长喜欢自我感动的同时,也需要孩子感激,一旦得不到同等的反馈,家长就会失望,更怀疑人生,更失去自我,更捆绑孩子。

这样的母亲,往往和父亲感情是不和谐的,她们需要寄希望于孩子身上。电影中陈辰妈妈和爸爸早就离婚了,但瞒着女儿。现实生活中,我有高中同学,也是一模一样的情况,父母感情不和,母亲辞了工作陪读,以爱的名义绑架自己,彼此都不快乐。

这是本片很写实的部分,它告诉我们爱情之后的故事,未必都是美好的。就像陈辰父母,高中相识,互为初恋,顶着家长的压力结婚了,最后还是走不到白头。

说起青春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薇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致青春》横空出世,斩获7亿元票房,掀起了青春电影第一波浪潮。影片通过场景、道具、意象、音乐等复原旧时代观感,为观众呈现出70后、80后的青春面貌。

随着市场呼声高涨,随后青春片开始大规模出现,《匆匆那年》《左耳》《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电影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雷同的剧情、套路的故事、狗血的情节让观众一次次审美疲劳。

不断探索中,青春片尝试与其他类型融合。《快把我哥带走》加入奇幻设定,《狗十三》则侧重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反思;《少年的你》直面校园欺凌问题。从“70后”到“00后”,青春片的主角在不断变化,时代背景也赋予了故事更多的内容形式。

在类型的探索上,《盛夏未来》算不上改革创新,但跳出爱情范畴的成长,也可以一看。(张亚妮)

网友评论

Die:

观众角度能从少男少女的互动中获得乐趣和悲伤,而从解读影片层面,又包含着对青春期人群情感的关注、性取向的探索、得与失的微妙辩证关系。父母对待情感关系的副线,拿捏得当,既是成人化的角度补充,也对少年情感的追寻进行了有利佐证。片末电音节郑宇星和陈辰的对话内容,把影片的质素整体抬升,不再拘泥于青春二字。

以然:

华语电影比较难得的从文学层面开始就很纯熟的作品。剧作非常老练,从人设到故事的开始和结尾,再到悬疑色彩的穿插剪辑,每一环都完全没有掉链子。音乐节上的那个吻把全片推向高潮,设置得太厉害了。所有青春里的心动和遗憾像烟花一样绽开到最绚烂,然后慢慢落下来、暗下来。

豪豪想你:

青春就是可以任意挥霍的年纪,三五好友、夏日时光、教室课桌,还有一个只有我们两人知道的秘密。

千岛:

归功于新媒介、电子乐和整体的光影视觉设计,青春片终于摆脱了那种复古陈旧感,呈现出轻盈的气质。

齐齐:

除了影片里面内容的真实性比较打动我之外,有被音乐节的整体氛围震惊到,看到那一幕的时候太有代入感了,感觉花了个电影票的钱顺便看了场音乐秀。(施亚萍 整理)

声明:本文转载自【中国台州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更正、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