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一个寒冬,我出生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已经有四个姐姐,我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太多喜悦。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眉头紧锁;母亲抱着我,眼里满是疲惫。
我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还是把最好的都留给了我。姐姐们穿的都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而我每年都能有一身新衣裳;她们放学后要帮着干农活,而我却能专心读书。
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穿着母亲连夜赶制的新衣服,背着大姐用旧布缝制的书包,兴高采烈地跟着二姐去学校。可是到了教室门口,我却怯步了——其他孩子都穿着整齐的校服,而我却显得格格不入。
"小陈,进来吧。"班主任王老师温柔地招呼我。
我低着头走进教室,听见身后传来窃窃私语:"他家好穷啊...""听说有五个孩子呢..."
那一刻,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只考了59分。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攥着那张皱巴巴的试卷,上面鲜红的分数刺痛着我的眼睛。教室里传来同学们嬉笑打闹的声音,却让我觉得格外刺耳。
"小陈,你这次又没及格啊。"王老师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无奈,"马上就要小升初了,你这样可怎么办?"
我低着头不说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知道自己笨,同样的题目别人听一遍就会,我要反复做上好几遍才能勉强记住。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在教室里多待一个小时,把当天的作业做完才敢回家。
"老师,我会努力的。"我咬着嘴唇说。
从那天起,我开始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趁着晨读时间多做几道题。课间休息时,我也不再和同学们玩耍,而是抓紧时间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渐渐地,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公式和定理,似乎也没有那么难懂了。
小升初考试那天,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但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我惊讶地发现,上面的题目我居然都会做!最终,我以班级第十名的成绩考入了市重点初中。
初中的生活并不轻松。第一次月考,我的英语只考了45分。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红色叉号,我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
"要不要报个补习班?"妈妈心疼地看着我熬红的眼睛。
我摇摇头:"不用,我自己能行。"
我开始每天早起半小时背单词,把英语课本上的对话录下来,在上学路上反复听。渐渐地,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语法规则变得清晰起来,单词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
初二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站在讲台上,我的手心全是汗,声音也有些发抖。但当我说完最后一个单词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终于战胜了英语这个"拦路虎"。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跟我开玩笑。中考前一个月,我突然发起了高烧,在医院住了整整一周。出院后,我的身体还很虚弱,但我知道自己不能放弃。
我强撑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复习。每天清晨,我都要喝一大杯苦得让人皱眉的中药,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有时候实在撑不住了,就趴在桌上小憩一会儿,醒来继续做题。
中考那天,我的状态并不好,头晕得厉害。但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当成绩出来的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我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我遇到了更多挑战。物理竞赛失利、数学竞赛落选、学生会竞选失败...每一次挫折都让我痛苦,但每一次我都咬牙挺了过来。
高考前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三年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闪现: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那些与同学们并肩作战的时光,那些失败后的泪水与不甘...
第二天走进考场时,我的手还是有些发抖。但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奋笔疾书。这一次,我要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我理想中的学校,但看着信封上烫金的校徽,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一路走来,有过迷茫,有过彷徨,但从未放弃。那些差强人意的时刻,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夜,最终都化作了这张通往梦想的通行证。
站在未名湖畔,我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我知道,这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挑战在等着我。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大学四年,我继续保持着勤奋学习的习惯。图书馆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实验室里也经常能看到我的身影。大二那年,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队友们熬了整整三天三夜,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毕业典礼那天,我穿着学士服站在礼堂里,听着校长宣读优秀毕业生名单。当我的名字被念到时,我走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证书。台下掌声雷动,我看到了坐在前排的父母,他们的眼里闪着泪光。
这一刻,我想起了小学时那个拿着59分试卷不知所措的自己。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十几年后我会站在这里,成为优秀毕业生,我一定会觉得那是天方夜谭。但正是那些看似差强人意的时刻,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子,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毕业后,我选择来到一个小山村支教。这里的生活条件艰苦,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让我感到温暖。每天清晨,我都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学校,晚上则借着昏黄的灯光批改作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意识到,如果想要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于是,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我重新拾起了英语课本。夜深人静时,我常常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背单词、做阅读,直到眼睛酸痛得睁不开。
经过一年的准备,我报考了硕士研究生。考试那天,我坐了整整八个小时的大巴来到省城。考场里,我仿佛又回到了高考时的状态,手心全是汗,但内心却异常平静。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是一所偏远外省的大学。虽然离家更远了,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收拾行李时,我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两年的小山村,心里默默许下诺言:等我学成归来,一定要为这里的孩子们做更多事。
研究生生活比我想象中更加忙碌。除了繁重的课业,我还要兼顾助教工作。有时候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连饭都顾不上吃。但每当感到疲惫时,我就会想起山村里的孩子们,想起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这让我又充满了动力。
三年后,我顺利毕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面临着选择:是回到山村,还是留在这个城市发展?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留下来。这里虽然远离了山村,但却能让我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我相信,在这里积累的经验,终有一天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
如今,我在这座城市的一所大学任教。每当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眼神,我就会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差强人意的时刻,那些咬牙坚持的日子,最终都化作了照亮他人前行的光芒。
人生从来不是一场完美的考试,而是一次次跌倒后重新站起的勇气,是一次次失败后继续前行的坚持。那些差强人意的时刻,终将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而我,也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前行,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