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位正在讲课的教师,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侯万明。从1978年恢复高考,再到自己师范毕业成为一名老师,40年教育变迁,55岁的侯万明是最为直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40年前我们那时候的教育是,老师给我们归纳是“三泥”,泥桌子、泥凳子、泥孩子,我们后来上学的时候要自己带桌凳去上学。”与记者的交流中侯万明逐渐打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他尘封了40年的记忆。
1978年恢复高考后,侯万明顺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了耿车中学,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而提到40年教育变化,给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教育设施的革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建设力度越来越大。
40年来,学校硬件从简陋的桌子、椅子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室;从灰土地的活动小院到有塑胶跑道的体育场,教室里从三四十人围着取暖的煤球炉子到空调控制冷暖……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一把戒尺、一本书、一份教案就可以讲一节课,出一份试卷讲义都用油墨反复拓印,现如今电子智能化教学、激光打印,这40年宿迁教育的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
侯万明说,改革40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资源在不断改善,学生也从单调的教学走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