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考试试卷

2024年上半年考试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23 03:15:05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视频号要拍摄主题为“经典永流传”的四集文化宣传片,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礼仪之邦】

下面是第一集《庄严》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友人见面时拱手作揖问好,鞠躬时摘掉帽子,筵席上等待长辈动筷等行为都是礼仪的体现。我们尊循先辈们优良的礼仪传统,将这些行为根深缔固地印刻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一代代传承发扬。

1、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2分)

(1)作揖(A.jī B.yī) (2)筵席(A.yán B.yàn)

2、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分)

(1)尊循________ (2)根深缔固________

【人文气象】

3、下面是第二集《底蕴》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11分)

人生无常,时起时落。文人们常将自己的情思寄托于作品中:(1)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虽思乡心切,但战事未平、功名未立、归家无期的矛盾心理;(2)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借用典故,表达了期盼自己再次被朝廷重用的报国心理;(3)《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4)刘禹锡用“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自己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5)舒婷用“_________,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生机勃勃的新中国歌唱。

【文化自信】

下面是第三集《弘扬》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修改完善。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对自身文化保持坚定信心和强烈认同。③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接续努力。④所以把大学生的课业学习与其职业发展、人生规划、文化自信建设、国家命运前途融合起来,不能不成为高校思政________、文化自信________、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_______的重大任务。

4. 有人想删掉第①句中的画线部分,请结合语段内容,给他说说画线部分不能删除的理由。(2分)

5、原稿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沾上了污渍,请将标点符号补充在文中的方框里。(2分)

6、原稿第④句中有三个词语排序混乱,请将它们按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

A.培育 B.教育 C.培养

【经典著作】

7、下面是第四集《魅力》的前期拍摄构思,请按要求完成任务。(3分)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义”被称为儒家的“五常”之一。为体现“义”这一主题,请从下列故事情节中任选一个作为视频脚本,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①拳打镇关西 ②私放晁天王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

【材料一】

短剧出圈,长剧变短。2024年以来,微短剧的风靡引发社会关注。

【材料二】

①伴随着微短剧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红利与乱象相伴相生。越来越多行业人士披露,看似“日进斗金”的微短剧行业利益分配严重不均,投流取代创作成为核心,甚至能占据全剧成本的八成至九成,一些强势流量渠道逐渐掌控利益分配话语权。

②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律师蒋君表示,微短剧投资者、制作者的违法成本低,被侵权人的维权成本高,而作品经济收益高,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在一些案例中,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微短剧高回报率为借口集资,最终造成被害人血本无归,行为人可能构成诈骗罪。还有些人利用自媒体账号或滥用AI换脸技术,将没有得到授权的微短剧作品重新剪辑或搬运到海外平台牟利,这也涉及侵权。

③在创作端,不少微短剧的创作团队因专业性不足被吐槽为“草台班子”。谈起拍摄微短剧的经历,演员小姜说:“微短剧拍摄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从立项到上线也就几周时间,很多剧本粗制滥造,团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为节约成本,微短剧剧组的全部班底有时只有10多个工作人员,大剧组也不过60多人。大部分剧组拍摄周期为七八天,高强度拍摄过程会压缩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演员表演水平、后期制作效果更难以保障。虽然现在行业在朝着规范化发展,但小剧组仍占很大比例。”

(摘编自《微短剧行业如何向“精”而行》,2024.8.15《经济日报》)

【材料三】

①作为近年来影视行业风口之一,“微短剧”成为网络热词。作为拥有广泛受众的新型文化产品,微短剧不能走粗放发展的歧途,应该在吸引流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

②监管与扶持并行,引导微短剧有序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多次开展专项整治及行业规范等工作,着力遏制其野蛮生长的态势,并将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同时,对于优秀作品,管理部门也在资金支持、专家指导、评奖评优、矩阵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积极拓展新赛道,为微短剧发展打开新思路。

③吸引专业团队入场,推动微短剧提档升级。一方面,发挥传统影视公司以及知名导演、知名演员的专业优势,从策划立项、内容创作、拍摄剪辑、宣传推广等全链条入手,促进微短剧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视频播出平台可给予微短剧流量扶持、内容孵化、人才培养等支持,并将过去海量内容进行系统化编排,创建档期制与剧场制,使作品更好抵达观众。

④强化精品意识,赢得流量口碑双丰收。微短剧有横屏、竖屏,但打动人心的关键在于质量。多奉献精品,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兼具艺术性、思想性与观赏性,这才是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⑤长远来看,微短剧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业态。期待微短剧持续绽放新光彩,在创作与传播上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

(摘编自《微短剧如何“短而精”》,2024.4.1《人民日报》)

【材料四】

①2024年以来,全国各省充分发挥文化广电旅游融合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广电总局年初发布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微短剧创作数量质量持续提升,涌现出《我的阿勒泰》《飞扬的青春》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营造出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②在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微短剧在内容生产、传播手段、产业模式等方面释放出的新驱动力,使“微短剧 文旅”实现双向奔赴。一方面,高审美体验引发观众共鸣,吸引打卡同款取景地。新技术的发展全方位提升了微短剧生产力,计算机特效、高清视频等技术手段,助力微短剧精准捕捉和呈现取景地的自然美、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质,突出自然景观独特性与文化历史沉淀,满足观众高审美需求,触动观众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记忆,产生共鸣共情,引发进一步体验的情绪“爆点”,形成线下文旅聚集效应。

③另一方面,“名场面”引导观众参与互动,促进线下文旅消费。微短剧通过引导人们行为和情感参与等方式建立起观众与微短剧、观众与文旅目的地之间的联系,对作品内容及关联故事、人物、场景等“名场面”要素进行旅游化开发,并在观众群体投身文旅活动时将作品中所传递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实在化、体验化、具身化,为游客开启多主题、全场景、真感知、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提升游客对目的地的沉浸式体验。

(摘编自《让“微短剧 文旅”实现双向奔赴》,2024.11.12《光明日报》)

8、随着微短剧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哪些乱象?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3分)

9、“微短剧 文旅”如何实现双向奔赴?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4分)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据【材料一】可知,截至2024年6月,绝大部分网民都是短视频用户,一半以上的网民都是微短剧用户。2024年上半年,12集以下剧集较同期占比翻倍。

B. 微短剧拍摄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大部分剧组的高强度拍摄过程会压缩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演员表演水平、后期制作效果更难以保障。

C. “微短剧”作为近年来影视行业风口之一,拥有广泛受众,不能走粗放发展的歧途,应该在吸引流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

D. 2024年以来,全国各省充分发挥文化广电旅游融合优势,微短剧创作数量质量持续提升,使“微短剧 文旅”实现双向奔赴。

(二)(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山间那片塔松林 王兴来 颜旭洪

①午后的阳光从树梢洒落,在地面投下一片片斑驳光影。一级军士长王晓亮走进这片塔松林。此次前来,他是为了给新兵授课。

②即便在冬日,一棵棵塔松仍沉醉在绿色的世界里。满树的松枝绿得可爱,宛如一把把撑开的大伞,又像一根根高耸的旗杆傲立山间。他调匀呼吸,径直走到新兵面前,站在一棵高大挺拔的塔松下。一阵微风掠过,往日的记忆浮上心头,他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③“我身后的这片塔松林,是我刚到这里时栽的,如今已经有29个年头了。当时种树是为了改善环境。现在,这些塔松已经成了一茬茬官兵扎根大山、无私奉献的见证者……”王晓亮开始授课,字正腔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

④29年前,王晓亮初次踏入这片大山。当时,他和战友们面对的是“头顶锅盖天,脚踩乱石滩,天上无鸟飞,山上没有路”的恶劣环境。周边群山光秃秃一片,仿佛无人涉足的荒野。

⑤后来,上级发来上百棵塔松苗。拿到树苗后,王晓亮以为这片土地尽是石头,树苗根本无处扎根,难以存活。岂料,一棵棵塔松苗竞神奇般活了下来,而且在岁月的洗礼中长成了参天大树,见证了他29年的军旅生涯。

⑥一阵风吹过,松针沙沙作响。台下的新兵屏息凝神,静静聆听王晓亮讲述自己的故事。

⑦“我们连队驻在两山之间,从山坳拐过两道弯,再往前走8公里,就是我和战友们每天要守护的阵地。阵地周边大大小小的点位有几十处,散布在曲折盘旋的山路上、羊肠小道边、陡峭的半山坡。年复一年,来来回回走过多少趟,我没有细数,也难以数清……”

⑧那时,每次巡线路过塔松林,王晓亮总会心生敬意。一棵棵塔松始终不惧恶劣环境,昂首挺立,苍翠欲滴。他渐渐明白“只要扎住根,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⑨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时时体现在王晓亮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次,班里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王晓亮与战友一同扎进大山里的工作台。他们连续奋战70多个小时,顺利完成装备测试任务。当听到“装备测试结果合格”的回复后,他们所有的疲惫都一扫而空。随着时间推移,王晓亮守好阵地的信念愈发坚定,犹如塔松的根,向着大地深处不断延伸。

⑩授课仍在继续。这时,不知是哪个新兵冒出一句:“班长,巡线会不会有危险?”

⑪“会!”王晓亮思绪飘回他当兵第6年的一个清晨。当时,王晓亮担任班长,他像往常一样带领班组4名成员对点位线路进行安全检查。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就在大家准备前往陡坡上的5号点位检查时,罕见的暴雨倾盆而下。

⑫雨幕中,山间干涸的小道瞬间变成土黄色的河流,周围山坡上还有乱石滚落。为确保安全,王晓亮和战友暂时躲在安全地方避雨。3个小时过去,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要是继续等,任务肯定无法按时完成,数据也不能准时上报至值班室;如果不等,那必须有人冒雨冲上陡坡。此时,5号点位已出现轻微的泥石流。王晓亮果断决定自己前去检查。

⑬王晓亮紧了紧身上的装备,独自踏上了羊肠小道。他小心翼翼挪动着步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依稀可见的小道,1分钟、2分钟、5分钟……抵达点位后,他迅速检查每一项数据。确认各项数据符合要求后,王晓亮返回与战友汇合。

⑭雨渐渐变小,王晓亮和战友们回到营区。上等兵小陈问他:“班长,你当时就不怕危险吗?”王晓亮回答:“起初有点怕,但一想到塔松在雨中依然傲然挺立,便不再害怕了。”

⑮此时,台下的新兵都静静注视着王晓亮,似乎对身边的塔松有了新的感悟。

⑯“万余天的坚守,异乡已成为故乡。守好阵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心中的信仰,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需要我们把根扎下来,日复一日,不惧风雨,用实际行动去坚守!”王晓亮话音刚落,台下响起掌声。

⑰“我把青春献阵地……”塔松林下,新兵的誓言铿锵有力。风轻轻地应和,就连松针都仿佛在鼓掌喝彩。

(选自2024.11.29《解放军报》,有改动)

13、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满树的松枝绿得可爱,宛如一把把撑开的大伞,又像一根根高耸的旗杆傲立山间。(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此时,台下的新兵都静静注视着王晓亮,似乎对身边的塔松有了新的感悟。(“新的感悟”具体指什么?)

14、选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15、班级就“王晓亮此次授课是否成功”开展了一次辩论会,你作为正方辩手,请批驳反方辩手的发言。(5分)

反方辩手:我方认为王晓亮此次授课不成功。王晓亮在授课过程中主要讲述了自己驻守阵地时的经历,我方认为作为新兵更需要在技术上的指导、经验上的分享,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重传授经验和操作要领,如在巡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采取什么紧急措施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新兵的能力。

正方辩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撰写。②进士第:考中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xī)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南:向南。⑤暝坐:闭着眼睛坐着。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

(2)尝趋百里外( )

(3)时闻之( )

(4)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以师礼见颢于颍昌”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四)(4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0-21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0、作者为陈同甫赋壮词,其“壮”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21、学校《七峰报》要做一期辛弃疾人物专题,引用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作为校报编辑,你会选择以下哪幅图作为这首词插图呢?请说说理由。(2分)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门,有有形的,如家门、店门、城门……有无形的,如沟通之门、友谊之门、成长之门、心灵之门……门关着,是障碍;门打开,就打开了通道。

材料给了你什么感悟?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