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V张雪峰
拥有530万粉丝的知名升学规划专家张雪峰曾经说过:如果我说我是国内考研辅导、志愿填报领域第二,那说第一的压力会有点大。
这是真的。在这个领域,中国只有 “第一” 和
“第一之外”之分。
大神也会出现理解偏差
在张雪峰关于赋分制的一次直播中,他对于赋分制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第一次我听出问题的时候不敢相信,认为像他这个配享太庙级别的大神怎么会出错呢,一定是我错了。
然而又连续听了几遍,终于认定我是对的。
张雪峰对于赋分制持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极大地避免了因试卷难易程度对于选拔人才的影响
题出难了都往上赋,题出容易了都往下赋
不能只赋两科,高考的每一科都应该赋分
我们逐一分析一下张雪峰的观点
观点一
极大地避免了因试卷难易程度造成的不公平。在这个观点中,张雪峰举的例子就是我家孩子化学特别好,你家孩子化学特别差,本来两个孩子的分数有50分的差距,因为试卷过于容易,使得二人只差了20分,这不公平。
我只用一句话来解释:如果张雪峰的观点成立,那么不赋分的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历史,出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
观点二
题出难了都往上赋,题出容易了都往下赋。结合观点一,再结合河南的赋分制度,如果题出的特别容易,全省前15%的考生均为满分100分,根据前15%的考生赋100分—86分规定,第二名99分那个考生只能赋85分,原始分差了1分,赋分后差了15分,这公平吗?
观点三
不能只赋两科,高考的每一科都该赋分。这句话恰好可以证明张雪峰的不对,因为国家并没有对每一科都赋分。总不能说全国高考政策制定者、高考理论研究者、高考试卷命题者都没有张雪峰专业吧?
什么才是赋分制的正确理解呢
这个问题从制度中寻找答案。因为新高考选科是3 1 2。
3为必选科目,每一个参加高考的人都要考,所以是同一张试卷,难易程度没有差别。
1为再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中选出一门,不能同时选物理 历史。也就是说考历史的不考物理,考物理的不考历史。
2为任选科目,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中任选两门。
这样一来,参加高考的考生分为12种选科组合
历史 政治 地理 历史 政治 化学 历史 政治 生物 历史 地理 生物
历史 地理 化学 历史 生物 化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物理 化学 政治
物理 化学 地理 物理 政治 地理 物理 政治 生物 物理 地理 生物
赋分制的本质意义是什么呢
如果牛顿选了物理 化学 生物,爱因斯坦选了物理 化学 政治,共考6门,前5门都一样,最后一门怎么比较呢?
牛顿同学的生物卷子非常难,考了全省第一也才88分。爱因斯坦同学的政治卷子非常容易,考了全省第10000名,就有95分,把他们的分数同时计入总分,公平吗?
于是这个时候就有了赋分制,牛顿同学在全省参加生物考试的同学中按位次赋分,爱因斯坦同学在全省参加政治考试的同学中按位次赋分。这样的结果就是不管原始分考了多少,依你在全省的位次计算分数,就科学多了。因为高考能考上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看你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考了多少位。
所以说赋分制的目的不是为了平衡某一科试卷因难易程度不同造成的不公平,而是为了平衡不同科目之间因试卷难易程度不同造成的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