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关乎着大部分学子的人生第一大考,其公平性、公正性不言而喻,但年年还有不少家长或考生为取得好成绩,剑走偏锋……前不久,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以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或走上歧途。
一、考生开始作弊可能受到的处罚
1、考生存在以下行为的,本次高考所有成绩均无效:
①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②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③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④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⑤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⑥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⑦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⑧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⑨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
2、作弊情节严重的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情节特别严重的,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处罚。
3、考生因考试作弊即使被高校录取,但如东窗事发,同样要面临被取消入学资格的处罚。
4、记入个人诚信档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诚信档案的通知(2005)》,每名高考考生都会建立一份个人诚信档案,这个档案依申请接受社会有关方面的查询,并及时向招生学校或者用人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作为招生或者录用员工的参考条件。一旦档案上面因高考出现污点,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他人协助舞弊的,面临怎样的处罚?
1、考生找他人代替自己参加高考,成立代替考试罪,也就我们常说的“枪手”,除考生自己面临取消高考成绩、1-3年的禁考等处罚措施外,代替考生考试的人,也会被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面临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等惩罚。
2、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成立组织考试作弊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开考前就被查属于作弊吗?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组织考试作弊,在考试开始之前被查获,但已经非法获取考试试题、答案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扰乱考试秩序情形的,也应当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典型案例,加深下对高考作弊处罚的理解。
【典型案例】
为让自己学习成绩较差的外甥小陈考上本科,李某和小陈母亲商议,决定花钱找人为小陈替考,并承诺考上“一本”给5万元。最终,某校在读研究生刘某答应为小陈替考。结果在2019年高考当天,刘某就被监考人员当场发现。
警方立即立案调查,涉案人员相继到案。李某组织考生作弊,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30000元罚金。
“枪手”刘某代替他人考试,构成代替考试罪;学生家长让他人代替自己的子女参加考试,同样构成代替考试罪,分别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到10000元不等。考生小陈责备取消当年的全部高考成绩,并面临着禁考的处罚。
四、写在最后
十几载的寒窗苦读,只为今天的“鲤鱼跳龙门”。虽然今年高考第一天已经结束,还是想在此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在这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面前,切忌因一时的糊涂,断送一辈子的前程。最后,预祝每一位考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实力,取得理想成绩,成功上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七十九条 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
(二)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
(三)抄袭他人答案的;
(四)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
(五)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
第八十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有违法所得的,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
(一)组织作弊的;
(二)通过提供考试作弊器材等方式为作弊提供帮助或者便利的;
(三)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
(四)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
(五)其他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条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