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高考季都有很多人紧张,毕竟大部人都觉得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很多孩子拼搏十几年,就是为了高考出成绩那一刻。
可在2006年,这个女孩在高考的时,交了一份特殊的试卷,因为这份试卷,她成了人人知晓的名人。
那么,她究竟交了一份怎样的试卷?
这个女孩就是蒋多多,她是河南南阳小山村的一个农村女孩。
家里有三个孩子,她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她是八零后,在那个年代,家里能养三个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
更何况她还是个女孩,那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重男轻女。
有钱就会优先考虑弟弟的生活,甚至还会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弟弟。
但是这种情况在蒋多多的身上没有发生,甚至她的爸爸妈妈很支持他们上学。
因为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些杂活维持生计。
家里有点钱都要留着给他们上学用,因为她的父母感觉,只有上学才能走到外面。
总不能祖孙三代都待在这个村子里,没有文化只能做基础的工作。
这些思想一直存在她父母的潜意识中,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什么文化。
在生活上,她的父母很拮据,衣服都是穿了好几年。
出去做那些工作都是风吹日晒,还要照顾家里。
还好蒋多多姐弟三人也很懂事,基本上不给家里添麻烦。
尤其是在学习成绩上,基本上不让爸妈操心。
她的成绩很好,基本上都是班里的前几名。
可就是这样一个听话的孩子,在考试的时候,交了一份特殊的试卷。
与其说是特殊,不如说是“叛逆”的试卷。
她没有在试卷上写原本的答案,而是激情写下8000字对高考制度的抨击!
但是她在家里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即便村里只有一百五十多人,她还是能拿到很好的成绩。
从小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家中很破也很旧,但是家里的奖状贴的都是。
奖状也是父母干活的动力,也是他们心中的骄傲。
终于她迎来了高中的时刻,大家都知道,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
高考考上好的大学,之后工作也好找。
这对她也是一个转折的机会,如果考的好,就能走出农村,出去上大学。
所以她很向往自己以后出去外面上学,也希望自己能考一个好大学。
况且,姐姐已经出去外面上学,听说外面的生活很美好。
本以为高考迎来的是人生的转折,殊不知,迎来的却是噩耗的开始。
那么,这中间发生什么事情了?蒋多多为什么会交一份特殊的试卷呢?
那是2005年,蒋多多距离高考还有一年半的时间。
这个时候正是拼搏奋斗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家学习都很卷。
高中本身就有很多难的知识,和小学不一样了。
但是蒋多多还是能拿到班里前二十,属于中规中矩。
后面因为迷恋了一段时间小说,加上各种原因,她才跟不上。
一点一点落后,可能就会和大家相差一大步。
况且,蒋多多没有落后的资本,她只能拼尽全力往前走。
但是她却被小说吸引了,加上学习的难度越来越高。
她时长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了不少,尤其是理综。
理综是很难的,一节课没好好听,就会有听不懂的情况。
成绩退步被家里人知道后,爸妈也经常说她,让她好好学习。
她知道父母的话都是为了她好,但还是听着很刺耳。
时间长了,压力越来越大,叛逆的心思也逐渐萌生。
经常私下写小说,在班里传阅。
有一天她给姐姐写信,想和姐姐说说话,让姐姐开导一下自己。
她也想让姐姐看看自己的小说,毕竟好多事情不能给父母说,但是能给姐姐说。
姐姐在外面上学,比自己懂得多得多。
殊不知姐姐觉得她的文笔很好,还帮她把小说送到报社。
想试试能不能让妹妹的小说登上报纸,证明妹妹的实力。
即便姐姐在外面上学,但是她也觉得上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很多出路也能生活的很好,况且她看妹妹写的文章确实不错。
这原本就是为了试试,殊不知真的被报社的人看上了。
报社把她的一段文章发表了,这让蒋多多很高兴。
但是,从这之后,蒋多多的心思就不在学习上了。
原本可能还会收敛一点,但是现在已经完全把心思放在写作上。
就这样学习越来越差,但是她的心情却越来越复杂……
其实把写作当成兴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蒋多多已经被写作“迷恋”上了。
要知道高二对高考很重要的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到高三学习更吃力。
但是那个时候的她,根本管不了那么多,只想着自己的兴趣。
课间、饭后、中午休息的时候,她都在写小说,甚至上课的时候,她都在构思小说。
她觉得如果中午不写小说的话,自己下午会没精神。
况且她写的速度很快,一天能写一万字,还都是一遍过,基本上很少修改。
各种类型的小说她都写,甚至还写了一部电视剧。
但是最后都没有写完结,因为她有自己的思想。
觉得那种太长了,害怕别人看这么长的小说太拘束了。
其实这个时候她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疯狂的写小说。
写了还让同学看,同学的夸赞让她觉得她是个天才。
几乎已经放弃高考,别人劝她的时候,她还觉得人家太死板了。
她心中有很多她觉得好玩的事情,所以都写出来了。
不光有很多作品,还有属于自己的笔名。
别人的笔记本可能都是知识点,但是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去是小说。
纸终究包不住火,很快老师也知道她写小说的事情。
老师同学甚至家长都劝她好好学习,之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写小说。
但这个时候她已经听不进去了,一心光想着写小说。
旁边的人越说,她就越叛逆,越反感高考。
在她的潜意识里面,高考已经不是她的转折点了,已经是影响她完成梦想的阻碍了。
老师还给她指了一条道,说让她以后可以考中文系。
但是她不但没有听进去,反而觉得老师太死板了。
她也觉得那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很对。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私下经常想象自己成功的那一天。
幻想着自己已经成功在,面对很多粉丝找自己签名。
等真的到那一天,老师同学会对她刮目相看,父母也会为她骄傲。
她想到大家对高考的关注度很高,如果在高考上写作,肯定会被很多人看到。
就这样,她下定决心,打算在高考上一举成名。
就有了刚开始我们说的,她在高考上的“壮举”……
在2006年6月8日,和今天一样,迎来了高考,但已经是高考的第二天。
是蒋多多考理综的那一天,当铃声响起的时候,她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出名。
考场上的考生都很紧张,反而她并没有那么紧张,甚至还有点轻松。
她用自己的方式,在试卷上用双色笔答题、反顺序四科写了将近8000字抨击高考的文字。
写完那一刻,她很轻松,甚至觉得自己解放了。
但是出考场之后,她的压力就来了。
她不知道怎样面对父母,不知道改怎样解释自己的“壮举”。
最后还是选择了逃避,出去外面找了一个工作。
因为在学习就已经攒钱,她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去买车票。
最后她出去外面打工,结果四处碰壁,最后失望而归。
她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
回到南阳的时候,她一直在外面游荡,也不敢回家。
一直等到班主任给她家里打电话,父母才知道她这样的行为。
父母等来的不是她的录取通知书,也不是她的成绩单,而是考试违规处理解决书……
其实她的妈妈要求她高三不要再写了,她也收敛了一点。
但她并没与选择放弃,而是进行了长久的计划——出书。
她把写的小说让她的姐姐打印出来,还会寄给北京出版社。
向往自己的小说被大家看到,因为她很热爱写作。
但是最后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她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也不敢回家。
她恳求老师给自己指一条路,但是老师也没有办法。
在面对采访的时候,有人问她后悔不,她选择沉默,没有回答。
因为没有文化,她现在只能找最基础的工作,工资也只能维持生计……
不管怎样,有梦想是好的,但也要在对的时候干对的事情,不然很有可能会耽误自己的一生,学习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好的出路,需要好好学习!
最后,我们还是祝蒋多多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好,同时也希望今天考试的学生能取得考成绩吧!
信息来源
《网易教育专访蒋多多:我绝对不会去上大学!》——网易教育2006-07-07
《蒋多多壮举》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