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天津大学举行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一些考生走在校园里。视觉中国/图
高考结束,出分、填志愿成为外界关注的话题。近日,一位妈妈在社交媒体晒出子女的低分成绩,称自己并没有焦虑,而是表达了对女儿高中三年生活的体谅,未来道路的鼓励,从而引发外界议论。
连日来,随着各省市高考陆续放榜,各路高分考生频频成为社交媒体追捧的焦点。而那些低分考生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其中,不乏一些心态好的家长,用自嘲、调侃的姿态,在社交媒体晒出孩子的成绩,引发不少网友跟帖、讨论,成为一种新风潮。
“有谁能体会到,一个班级垫底的女孩在查高考成绩那一瞬间的感受?”孙艳是青岛市即墨区的一位家长,她的女儿只考了461分,但是已经是超常发挥。为此,这位母亲专门发布了一期视频,回顾了女儿高中三年来的艰辛,以及自己对孩子努力的认可和骄傲。她说,即便这个分数不算高,但是在她们眼里,也是闺女没有放弃努力换来的,“没有人因为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人因考试输掉一生,答卷不过一张纸,未来才是一幅画”。
这些“晒低分”的考生及家长中,有像孙艳这样喜悦于超常发挥的,也有分数符合预期而坦然接受的“佛系”家长,也有只因生在高考大省而显得低分的“好学生”。
“我们孩子超越了自己”
“我的视频都是随手拍的,就想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此前,孙艳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家庭查分时的激动瞬间,她也想记录下这个重要时刻。但是,她对孩子成绩没有抱太大希望,也准备了好几个低分的视频文案,“即便考得不好,即便孩子落榜了,也要把视频发出去,我就是要记录孩子”。
在她的心目中,孩子这三年特别努力,即便没有成功,也值得骄傲,值得被尊重。孙艳回忆,山东是高考大省,孩子在班里一直是垫底,平时只能考300分左右。但是孩子很努力,班主任经常会发照片到家长群,晚上9点50分晚自习结束,孩子还坐在教室复习。
她说,其实小学、初中的时候,孩子成绩还跟得上,直到上高中,一下子落了下来。而且文理分科时,老师、家长都劝孩子学文科,但是孩子坚决选了理科,作为家长,还是选择支持女儿的选择。“我承认我家孩子不是很聪明。”她说,高中三年,孩子的成绩几乎没有超过400分,即便如此,孩子一直很努力,始终没有放弃。
记得一模的时候,终于历史性突破,考了400.5分。女儿激动地给妈妈打电话,“当时听她跟我说的时候,感觉她压力特别大,400分是她一个目标吧”。谁知道二模的时候,只考了385分。孙艳有点心疼闺女,谁不希望孩子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但是看到学习那么累,压力那么大,做父母的疼在心里,却帮不上什么忙。
“能做的只有鼓励,鼓励,再鼓励。”孙艳说,虽然跟学霸没法比,但是对孩子最后的成绩特别满意,超出预期,孩子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不跟任何人比,我们只比自己,我们孩子超越了自己,这就是令我们值得高兴的事儿。”
浙江的雷女士,随手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儿子的高考分数,不到500分。“就是简单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她说,高考出成绩当天,她便带着儿子去看了一直想买的自行车,不过这并没有消除孩子的烦闷心情,晚上回到家,就又开始发愁填志愿的事情,“我就让他放宽心,别想这个”。
“我就觉得,高考肯定不只是网上、电视上的状元、六七百分的考生,对吧?”她说,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只是普通人,考出来的分数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就够了。“安安稳稳就不容易了,这就是咱普通人的生活。”
高考的时候,她既没有穿旗袍,也没有买花,就是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高考成绩出来后,亲朋好友问起来,她都回答,挺好的,考得不差。“我心情没有太大波动,我觉得挺好的。”
来自江苏的谢静,儿子考了630分。不过她觉得这个分数发上社交平台,称不上是“晒高分”。因为这已经是儿子“二战”高考,而且在高考大省,这个分数报读985大学也有点费劲。“也不是晒,也不是抱怨,儿子又多吃了一年苦,太不容易了。”
谢静说,无论是读书、考试,还是在社会上打拼,都需要有一个好心态,她希望儿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高中这三年,谢静也没有闲着。儿子是走读生,每天5点多,她就起床开始准备营养早餐,送孩子去学校,然后才和丈夫开启新的一天。课程方面的内容她早就弄不明白了,只能是在生活方面竭尽所能,不仅营养要跟得上,还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三年下来,感觉自己也跟着读了一个高中。
虽然成绩没有达到理想预期,但是好歹最苦最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原计划高考结束后,一家三口出门旅游、散心,可是没想到杂事一直不断。估分、出成绩,然后是填志愿,因为成绩不理想,所以想在报志愿的时候,稍微弥补一下,花钱去报了网上的填志愿辅导,可谓竭尽所能。
而且,考完试没几天,就去给儿子报了驾校。“我们这里都是这样,高考完就上驾校。”谢静和丈夫是生意人,这些年积攒下一些家底,两口子都想好了,等到大学毕业,就给孩子在其工作的城市买车、买房。
不过,工作的事还早,大学得读四年,他们和孩子商量好,将来还得考研。“现在本科不太管用了,找好工作,都得研究生。”谢静不禁感慨,身为人母,有操不完的心,以为高考是终点,其实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不过,她想得很明白,尽人事、听天命,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即便结果不理想,只要努力过就行。“儿子健康,一家人和睦就行。”她回忆,因为分数比较尴尬,所以选择不多,权衡再三,放弃了一个西北地区相对知名的高校,而是选择了长三角一个专业相对热门的高校,“主要是离家近,离家近很重要”。
李皖是一位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师,最近这些日子,是她一年当中忙碌的时候。她介绍,有过社会经验的成年人都知道,一个人在社会上打拼,能拿到什么样的结果,做出什么样的成就,影响因素有很多,高考成绩乃至学历,在这些体系里,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没必要看得太重。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落在自己身上,没上211,没上985,感觉天都塌了。”她说,哪怕是高考,也不用太过纠结过往的成绩,相对而言,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思考如何度过自己这一生,对一个人的影响更为深远。
她说,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她所接触到的家长,凡是能够把这些问题想明白的,便不再纠结于高考成绩的得失,而是用相对坦然和平和的心态,去规划孩子的人生道路。“找到自己的价值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其实很重要。”
南方周末记者 李在磊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东绚
责编 何海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