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有两位正在为小学期末考试做着复习的孩子妈妈,权当这是空穴来风。孩子下周一便要考试,突然宣布取消考试似乎不太可能。即便如此,此消息还是很快得到深圳教育局官宣:深圳市教育局经研究决定,除高考、中考、学业水平考试(初、高中)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组织期末考试。已经开展期末考试的学校,不得公布考试成绩,不得进行排名。
很快,取消考试的疑似原因被广传:深圳某中学13岁初一男孩,考试作弊,被老师没收试卷后跳楼。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个微信群众说纷纭。孩子能在这样一件看似再正常不过的教育事件中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实在是心灵太脆弱,太令人惋惜了;老师看到孩子舞弊不可以没收试卷吗?为了被没收试卷而导致孩子跳楼了,全市孩子就都不用考试了?家长们更多的担心,不是孩子不用期末考试了,而是导致不用期末考试的原因,该如何向孩子解释呢?现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紧急取消期末考试”的原因,想必在孩子也早已知道了。孩子会不会认为,只要我站在窗边,家长和老师都得听我的,谁让我不舒服了,我就以跳楼为胁迫,我可以考试作弊,我可以每天玩手机,我可以不承担压力......这给全市中小学生该是一个多坏的榜样啊。
李玫瑾说过一句话:教师的痛苦,教育系统的妥协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悲哀。
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性,原创性和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们的首要任务。教育工作者培养教育人才,在一个学期的结束,组织考试检验孩子一个学期的学习所得,有错吗?
我们的教育从来也没有忘记当今社会交给他们的使命,所以孩子不光学习了课内的知识,也需要去各个补习班。老师、学生、家长都为此目标而携手奔跑。哪怕很累了,大家也互相鼓励打气,奋勇向前。但一年总有几次,我们会听到让人伤心的各类消息。我们这个奔跑的大队伍中,有人永远地倒下了。教育工作者开始质疑,奔跑是不是错误的,那我们就改为慢跑吧。但慢跑也有人倒下,还是改为走路吧。但即便是走路,也一样有人在倒下。各方声音开始云起,不是因为跑步带来的倒下,我们应该继续奔跑 ;不应该奔跑,是因为走路走得还是太快了,应该继续变慢.......过了一段时间,目标在前方催促,使命在不断地呼唤。部分队员不能忍受走路的进度,开始弯道超车,在别的道路上奔跑。大家渐渐地又开始奔跑。如此快跑,慢跑,走路不断地循环着......但我们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在各种情况中,总有人倒下。我们认为,已经改走路了,我已经走得很慢很慢了,为什么还会有人倒下呢?不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此循环不息。
我们一直在外在的世界做着各式改变,但从来没有人去关心内心的世界。我们在惋惜、批评孩子内心太脆弱时,我们的教育体系又何曾刚强呢?我们做父母的,内心有刚强吗?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处理方式会天差地别呢?
CBT(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A·T·Beck曾指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如何让我们有正确的认知。如何在此次这件全市中小学停考事件中,让我们的孩子产生正确,正性的认识,如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强健的心灵。正如我们找专业健身教练训练肌肉一样,我们也需要专业心理导师带着我们科学、理性地训练内心,而获取强健的心灵。
也许与疫情发生有关,各方面的压力都扑面而来,家庭、学校、社会的压力最终指向那个最弱的群体——孩子,与其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如说他们的支持不够。长期被压抑和忽视的情绪,考不好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这半年来,悠香心理接待的个案有90%是青少年儿童,家长开始逐渐重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并选择专业的途径来帮助他们,你呢?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你怎么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