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考100分被爸爸100分试卷撕掉

小孩考100分被爸爸100分试卷撕掉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11 07:17:56

这几天一则名为“儿子没上重点高中妈妈撕下满墙奖状”的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不长,只有短短13秒。

从视频中的文字,我们大概知道了前因后果。

儿子中考成绩不好,没考上重点高中,生气而失望的母亲就把满墙的奖状都撕了下来,那些奖状是儿子以前的学科分数奖和名次将。

儿子的父亲还说了“不读书就去打工”之类的气话。

此视频一处,评论区立马炸开了锅。

虽然母亲表示,撕下奖状,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儿子好好努力,以后再把墙上贴满奖状。

话虽如此,评论区里的网友可不信母亲的这套话,批评之声铺天盖地。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的焦虑与无奈。

蓝叔也已为人父,下半年孩子也即将上小学了。

关于孩子的教育,如何做好一个父母等问题,也作了一些思考。

1、根本就不存在“一考定终身”

关于高考,人们常说“一考定终身”。

这话其实是说,高考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非常大。

然而,仔细想想,它却对高考的作用有着夸大的成分。

其内在逻辑是:人生中的某一重大事件,对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我的高考成绩不好,我的人生完蛋了。

我被女朋友甩了,我这辈子注定要单身了。

我创业失败了,我只能打一辈子工了。

我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我这辈子再也找不到一个爱我的人了。

这些观点,都犯了一个错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人的一生起起伏伏。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凭借一两件事情就可以判断出未来会怎样呢?

中考考不好,上不了重点中学,就一定考不上好大学吗?

考不上好大学。人生就一定没有前途吗?

我不禁要反问一句:考上好大学,就能保证人生就一定过得好吗?

如果不能保证,凭什么说一次考试考不好,人生就一定过不好呢?

一件事的影响是否足够大,还要看当事人之后的行动。

遇到挫折后,如果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从此一蹶不振,事后人们会把这件事当做影响人生的大事。

又有一些人,遇到挫折后,积极面对、不逃避、不退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事后,他会发现当初认为过不去的坎,根本不能称之为挫折。

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一定会发现。

就算上的不是重点中学,也能考上北大清华的。

那些在恋爱中总是受伤的,最终也收获了爱情的。

那些创业失败多次的人,也有很多人了最后创业成功的。

经历过失败婚姻的人,也能找到合适的伴侣的。

必太悲观,一次失败会让你的人生永远陷入黑暗,也不要太乐观,一次成功不代表你的人生永远没阴影。

02、孩子不是工具,想要的自己去争取

华大基因的CEO尹烨说过:“我执”的本质是“执我”,执你自己,不是去执别人。

人生一辈子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很多事情还来不及做,很多梦想还没有实现,这辈子就过去了。

还有些事情,因为时代、个人机缘等种种原因,有生之年恐怖再也实现不了了。

人生就有了遗憾,心里很难说,那怎么办啊?

于是,很多父母就把遗憾投射到子女身上,培养下一代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很多父母,自己考不上好大学,就逼着孩子读书,非要他们考上一个好大学不可。

年轻时,想学跳舞,渴望成为一个舞蹈家,但是因为资质平平或者其他原因,梦想终究还是没能实现。

于是,就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舞蹈家,从小就给她报舞蹈学习班。

尽管孩子多次表示自己不想学,不喜欢,舞蹈老师也明示或暗示孩子不是学舞蹈的材料,可家长还是固执己见,非要把孩子培养成为舞蹈家不可。

也许孩子真的有一天成为家长眼中的舞蹈家,实现了家长的梦想,但孩子却不一定是快乐的。

因为“工具人”是没有快乐而言的。

没错,在有些家长那里,孩子只是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人”而已。

但孩子是人,是有感情,有自己的喜好的,怎么能被当工具使用呢?

自己的愿望自己去努力实现。

都是成年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还不懂,还要把沉重的愿望压在弱小的孩子身上,真实替这些人可悲。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尽力了,还是得不到,那就不妨接受它,谁的人生不留点遗憾呢?

03、“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法宝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了“课题分离”这个概念。

简单来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只要做好自己的“课题”就行了。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不要管

那怎么区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呢?

那就是看这件事最后的结果谁来承受。

拿文章开头的新闻来作说明。

学习不好,最终承受结果的人是谁?答案是:儿子。

不管孩子的学习好或不好,父母该工作还是要工作,工资既不会因此增加或减少。

不管孩子的学习好或不好,都不会影响父母的健康,既不会因此多活几年或少活几年。

说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只管好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不管不顾,试问有那个父母能做到?就算真的能做到,那样的父母也太自私了吧?

这里的“课题分离”是指不对他人的“课题”横加干涉,不是对他人不管不顾。

父母要做的是,当孩子提出需要或者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此外,父母的“课题”还有,为提供孩子稳定物质生活条件,言传身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印随效应”,父母是怎样的人,他们的孩子就是怎样的。

04、孩子,你的价值不由几张奖状决定

现在,我想说说新闻里的孩子。

新闻中说,孩子对母亲把奖状撕掉的行为并不生气。

而且,孩子还表示高中三年会努力。

也许儿子说的是真心话,在今后的几年一定会加倍努力,获得一张又一张的奖状,以此来获得父母的肯定。

当儿子把奖状交到母亲的手里,看着母亲高高兴兴地把奖状贴在墙上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满足的:我终于获得母亲的肯定,我是母亲的好儿子。

然而这是儿子学习成绩好的情况,假如学习成绩始终没有提高,一张奖状都没得到呢?

儿子还会得到母亲的肯定吗?我想是不会的。

母亲很可能会指责儿子,说一些诸如:“你真没用,我怎么生了你这样没用的儿子”之类的话。

儿子呢,也一定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严重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得了奖状就是好儿子,得不到奖状就一无是处。

我想说对世上所有的孩子说:“你的价值并不由几张奖状决定。”

因为,这些奖状代表着别人对你的肯定,但是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来自他人的肯定的。

当自我的价值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的时候,一个人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

如果孩子的价值来自父母,那么他就必须不断满足父母的要求。

比如孩子穿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可是父母却认为衣服太花哨了,必须换一件。

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只好换了一件父母认为好看的衣服。

你看,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连穿衣的自由都没有了。

这还只是小事,如果涉及到工作、交友、婚姻呢?

难道自己的选择还必须获得父母的肯定才行吗?

父母觉得没有前途的工作就不去做吗?

父母不喜欢的人就和他们断绝关系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孩子还是孩子自己吗?还有自我吗?

他们只不过是父母的提线木偶罢了。

事实上,我们绝大数人的自我价值都来自别人的肯定。

这里的“别人”指的是来自世俗社会的价值观。

什么才算成功人士?有钱、有房、有好工作,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怎样才算长得漂亮?身体苗条,皮肤白皙,高鼻梁、尖下巴?

怎样的男人才能嫁?结婚要有婚房,婚后工资卡上交,家务活全包?

生活要有仪式感?

不肯为你花钱的男人不能嫁?

......

你转了一圈,才发现:真正内心通透、不被世俗观念裹挟,按照自己内心认定的价值生活的人,根本没有几个。

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悲哀!

05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担当,自己想要的自己去争取。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为人父母只需在一旁静静地守护即可,无需你亲自下场,替他们比赛。

最后,愿你我都能够,不被外界纷繁的声音搅扰,做一个内心充盈的自由的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