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伍洁 胡晓建
7月13日上午,邵阳市大祥区西直街小学期末考试开考。经学校同意,“陪读妈妈”李清萍坐在儿子小杰旁边帮他扶着试卷。“儿子只能用左手写字,我帮他压着,他写起来顺利一点。”李清萍说。
今年45岁的李清萍原是邵阳一家巴士公司的职工,她的小儿子陈杰(化名)今年12岁,6个月大时被检查出大脑灰白质发育不全,引起小儿脑偏瘫,左脑部运动功能丧失,语言功能发育不全。当时,医生说,小杰5岁后能站立行走就是奇迹。李清萍夫妇没有放弃,从小杰半岁开始,坚持每天送他去医院做康复理疗,持续了3年,前后花了30多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杰慢慢能扶着站立行走。
到了入学年龄,李清萍不想把儿子送进特殊学校,想让他得到和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为了照顾儿子读书,李清萍毅然辞去工作,当起了“陪读妈妈”。
李清萍每天6时去菜市场买菜做早餐;7时30分,陪儿子一起上学;11时50分,带儿子回家做午饭;13时50分,又到教室陪儿子继续上课;下课休息时,她扶着儿子上厕所,陪他在学校行走。在教室,李清萍和小杰共用一张课桌,共同上课。“他在课堂上记得慢,我就先全部记下来。回到家,他可以对着我的笔记慢慢看,不懂的题目我还能教教他。”李清萍说,今年已是她第5年陪读。
每当提起母亲,小杰眼里都会闪着泪花。他在作文、日记里,写满了母亲对他的爱。他知道,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不会辜负妈妈这么多年的陪伴和付出。小杰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李清萍介绍,班上的老师、同学都喜欢小杰,学生家长也非常理解她。一到下课,同学们便围坐一起,和小杰聊天、下棋,有时候他要上厕所,同学们还会轮流扶着他。放学回家,遇到不懂的作业,老师也会热心地视频连线,帮他解答。
“陈杰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愿意和他做朋友。”陈杰的同学夏浩晨说。
班主任曾慧玲介绍,陈杰刚入校时胆小,不愿意和同学们玩耍、交流。5年过去,他的性格变得开朗,成绩优秀,这些变化和他母亲的陪读分不开。
“5年陪读,有很多酸甜苦辣,我希望以后能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生存。”李清萍坚定地说,“只要孩子愿意,我会一直陪他读完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