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号,扬州中小学就放寒假了。目前,各小学已进入期末测试关键阶段,“双减”之后传统期末考试“变样”,不再“唯试卷论”,效果如何呢?这就去瞧瞧。
上午,育才小学西区校“语文闯关”启动。低年级同学们有序排队,面对拼音、认字、背诵古诗词,都跃跃欲试。游戏的形式让同学们不再紧张,兴趣盎然中,就完成了对学习成果的测评。
据了解,该校低年级在本周内完成语数外三门学科的无纸化测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中,还包含平时表现、作业质量等多项因素。
育才小学西区校润扬路教学点校长助理祁越介绍:“334综合评价,从学期开始我们就有一系列的活动。比如秋韵书声、晨读比赛、我是数学小明星、数学比赛,以及其他的一些活动。”
而南师大附小五(二)班的同学们则在整理各自的“成长档案袋”。一学期积累的内容,涵盖学业、科学、地理等几十页,但要做得“既有内涵还有颜值”,得花心思。“做一个手抄报,让我们把中国的杰出人物列出来。”“我查了很多的关于孔雀的资料,才做出来这样的思维导图。”
这些成长记录,将融入学期素质报告。老师介绍:让学生亲手整理,既是课余的一种放松,还能激励孩子平时勤与家长交流、多和同学集体讨论,在过程中感悟、收获,是学校落实“双减”的有益探索。
南师大附属邗江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陈志锋称:“这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更重要的也是孩子们以后美好的回忆。”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朱蒋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