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相同的试卷

一张相同的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8 20:54:07

赵构和耶律大石,是同时代人。他们拿到的是同样的试卷。

但是在离开人世之时,他们拿出的的成绩,一个满分,一个不及格。

1.天崩开局

公元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历时十年灭亡大辽,37岁的耶律大石一路西逃,穿越万里黄沙,最终在中亚建立西辽帝国。

公元1125年,宋金开战,女真人历时两年,攻破大宋都城汴京,20岁的赵构一路南逃,翻过崇山峻岭,跨越长江大湖,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王朝。

如果没有女真人灭亡辽国,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八世孙的身份,耶律大石一生将无缘帝位;如果没有女真人攻陷汴京,掳掠赵宋皇族三千宗室子弟,宋徽宗所生的皇九子赵构,只能带着庶子身份终老一生。

然而,命运却在历史的拐点分别交给他们一张相同的试卷,而他们都必须用一生的时间来考试。

辽金开战时,耶律大石27岁;宋金开战时,赵构18岁。

对于他们二人来说,女真人来的不早也不晚。

来的太早,他们还未长大成人;来得太晚,他们已垂垂老矣,都无法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所以,赵构和耶律大石二人,在历史的拐点都做了什么,让他们在千百年后的风评如此大相径庭?

2.相似的少年

赵构出生于公元1107年,耶律大石出生于公元1087年,两人的年龄差不过20岁。而这放在风云变幻的十二世纪初,基本可以将赵构和耶律大石划为同一时代的人。

除了出生年代相近之外,耶律大石和赵构的早年经历也非常相似。

作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自小精通汉学,并且是大辽帝国唯一的契丹进士

作为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赵构小时候是能日诵千言的神童,长大后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皇子

更难能可贵的是,耶律大石和赵构二人,不仅能文,更是能武。从《辽史》和《宋史》记载来看,耶律大石是精于骑射的契丹勇士,赵构则是诸皇子中能挽弓一石五斗的神射手。

看到在这里,很多人怀疑是后来修史的人在吹牛。但是,我们大可不必怀疑《辽史》和《宋史》记载的真实性。因为这二人的个人武力值都经过女真人检验。

耶律大石和赵构都曾在金军的铁蹄下成功逃脱,这是铁定的事实。而耶律家和赵家宗室内部的难兄难弟们,正是没有他们这种过硬的个人能力,才被金国人拉到遥远的五国城(今哈尔滨),后半生在冰天雪地里啃雪。

所以说,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个人能力都很重要。

3.大辽灭亡

耶律大石和赵构相比,还是有那么一些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耶律大石的起点比赵构低。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的八世孙,也就是说耶律大石两百年前的祖宗很厉害,但是他爹厉不厉害就不知道了。而赵构不一样,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不仅百年前的祖宗厉害,现在的爹也很厉害。

公元1107年,刚刚出生的赵构被宋徽宗任命为定武军节度使,封蜀国公。公元1121年,年仅十四岁的赵构进封为康王。

所以,起点比较低的耶律大石,自然要比比赵构多走几步。

公元1115年,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27岁的耶律大石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但是,在耶律大石考中进士的前一年,女真的完颜阿骨打就起兵造反了。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耶律大石不得不投笔从戎,参与对金军的作战。

公元1120年,经过五年的战火洗礼,32岁耶律大石被大辽帝国任命为辽兴军节度使,镇守南京道。

两相对照,赵构一出生就达到的地方,耶律大石走了32年。

也就在这时,历史的重任压在了耶律大石身上。

就在耶律大石镇守南京道的公元1120年,宋辽之间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和平,开始围绕着燕云十六州战火重开。

原因是从公元1114年到公元1120年的六年间,耶律大石所在的大辽帝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打得节节败退。眼看大辽已成败亡之势,身在南方的大宋皇帝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收回被大辽占据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等地。

所以,宋金双方在公元1120年签订《海上之盟》

公元1122年五月,大宋派出十万大军进攻幽云十六州等地,而此时镇守幽云十六州等地的正是耶律大石。耶律大石以七千人马,大破宋军十万。

宋军首战失利,一直以为是自己轻敌的原因。而后又重整旗鼓,以名将种师道为主将,于当年七月再起二十万大军攻打幽云十六州。结果耶律大石再一次在河北大败宋军,打得宋军狼狈逃窜。

然而,耶律大石的局部胜利,已经挡不住辽国灭亡的步伐。

公元1123年,耶律大石在反攻金国的战争中被俘。

女真人为找到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的藏身之地,便逼迫耶律大石带路。

在行军的路上,耶律大石趁金军不备逃脱。而后耶律大石一路收纳辽国溃军七千余众,前往夹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与辽皇帝耶律延禧汇合。

此时的辽国,已经被金军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天祚帝耶律延禧看到耶律大石带来的七千人马,决定再发起第二次反攻。

但此举遭到耶律大石的反对。

然而,耶律大石的反对,并不能改变天祚帝的想法,耶律大石一气之下,带领二百余骑西行大漠。

4.大宋灭亡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率领残部来到大辽西北边陲重镇可敦城(今蒙古国西部),召集当地七州十八部举行会盟,自立为王。

而不出耶律大石所料,天祚帝耶律延禧一意孤行发起的第二次反攻仍旧以失败告终。公元1125年,耶律延禧在逃亡西夏过程中被金国活捉。昔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辽帝国就此灭亡。

随着辽国的灭亡,耶律大石的家国故土不复存在,所以他的故事暂时按下不表。让我们先来看看赵构的安逸生活还能过多久。

从公元1107年,到公元1125年这18年间,赵构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唇亡齿寒的悲剧,很快就在赵宋皇族的身上上演。

由于公元1122年,宋朝攻打幽云十六州的两场战争,在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竟两次败于耶律大石之手。这让一旁观战的金军,彻底看清宋军的虚实。

辽国灭亡之后,金军看着已经腐朽到骨子里的宋军,决定立即撕毁盟约,顺道将大宋一起灭亡。

公元1125年冬,宋金正式开战。

可想而知,比辽军战斗力高出好几个等级的金军,此时对上宋军,那就犹如狼入羊群一般。

仅仅不到一年,金军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包围了大宋都城汴京(河南开封)。

在此亡国之际,大宋皇帝宋徽宗为了不当亡国之君,开始做三手准备:一是派人北渡黄河,去与金军求和;二是派一名皇子出逃汴京,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三是将皇位禅让给长子赵桓,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准备离开汴京。

而派出去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的皇子,就是康王赵构。

然而宋徽宗的意图,很快就被金军识破,他们一边假装同意宋朝的求和,一边暗地里加紧备战。金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企图将赵宋皇族都稳定在汴京成,到时候好一网打尽。

由于宋徽宗轻信金人的承诺,本已逃出汴京的他,又原路返回。

公元1126年冬,除康王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号召天下百姓起兵勤王之外,其余赵宋宗室全部在汴京城内。

公元1127年一月,围城汴京的金军彻底撕下伪善的外衣,于大年初九一鼓作气攻下了汴京成。

汴京城破之后,金军掳掠了包括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在内的3000赵宋皇族和文武百官,并将他们送往冰天雪地的五国城(哈尔滨)。

这段往事,在历史上被称为靖康之耻

5.赵构的流亡

金军撤走之后,立下伪皇帝张邦昌暂时处理中原事务。但张邦昌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更怕日后被清算。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在外勤王的赵构身上。

而此时身在相州的赵构,有着大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身边聚集了万余兵马,同时作为赵宋皇族唯一的漏网之鱼,历史的重担,自然压在了赵构身上。

在众人的推举下,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称帝,杀伪皇帝张邦昌,重新控制汴京。

公元1127年七月,黄河北岸的金军得知赵构在应天府杀张邦昌,并且称帝,便率大军往南方杀来。

赵构眼见金军势不可挡,便拉出老臣李纲和老将宗泽留守汴京,自己于当年十月逃往扬州。

即便赵构跑到了江淮,金军也没打算放过他,而后金军一路南下,打算活捉赵构,彻底灭亡南宋。

眼见金国不死不休,赵构于公元1128年四月派遣使臣向金军求和,而金军那边却对赵构的求和置之不理。

万般无奈之下,赵构于1129年二月逃往杭州。

但赵构面对金人的一逃再逃,很快引起了部将的不满。公元1129年三月,南宋御营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囚禁赵构,逼其退位。赵构无奈,只能写下退位诏书。好在此时南宋大将张浚,韩世忠及时赶到,才平息了这场兵变。赵构由此躲过一劫。但赵构此生唯一的儿子,却在此次兵变中夭折。

公元1130年四月,金军再次南下,眼见就要打到杭州,赵构不得不放弃杭州,泛舟入海,一度流亡于浙江台州,温州等地。而金军那边也放下狠话,搜山检海抓赵构。

好在南中国有山川河流作为天然屏障,再加上南宋中兴四将韩世忠,张浚、岳飞、刘光世的奋力抵抗,最终打退金军的进攻。这才让赵构在战火纷飞的乱世稳定下来。

公元1131年,赵构从海上回到杭州,将其改名为临安,并将临安作为南宋的都城,开启了南宋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

6.耶律大石威震中亚

与赵构面对金军时的一路逃亡相比,耶律大石显得霸气很多。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逃到可敦城的消息很快传到金国,得到消息的金国很快集结10万大军去征讨,但是可敦城离金国太过遥远,中间还要穿越茫茫戈壁。金国的10万大军刚到可敦城,就被耶律大石以两万兵马击败。从此让金军彻底断了西征的想法,而后一门心思攻打赵构的南宋。

解除了金国的威胁,耶律大石开始着手征服中亚各大部落。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在征服西喀喇汗国后,在也迷离(今新疆额敏县)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西辽帝国。

公元1134年,经过十年的厉兵秣马,盘踞中亚的西辽帝国已拥兵十万。此时的耶律大石决定东征故土,发兵七万,意图与金国一较高下,重建大辽帝国。但结果还是受制于路途太远,仅仅一年之后,耶律大石东征金国的战争就以失败告终。

与耶律大石相同的是,赵构也于公元1134年带领南宋发动对金国的北伐战争,南宋四大中兴名将之一的岳飞在这一年收复襄阳六郡,南宋上下一雪前耻,士气大振。

更为默契的是,自公元1134年之后,无论是西辽的耶律大石,还是南宋的赵构,都没有对金国再发起大规模战争,双方都忙着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此后的时间里,耶律大石先后征服中亚的高昌回鹘汗国、东喀喇汗国、花剌子模国,成为中亚霸主的存在,威名远播西亚与东欧。

公元1141年,耶律大石的西辽帝国和西亚的霸主塞尔柱帝国发生矛盾,双方在卡特万草原爆发战争。此一战,耶律大石大败十万塞尔柱帝国军队。不久之后,塞尔柱帝国便解体了。而西辽帝国的威名更是日盛一日。

7.赵构自毁长城

与耶律大石在中亚取得的成就相比,赵构在东亚的成绩就要逊色许多。

公元1140年五月,在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六年之后,金国兵分四路再次进攻南宋。

此时南宋守将刘錡以两万宋军在顺昌(安徽阜阳)重创金国十万大军,逼得金军不得不退回黄河北岸。史称顺昌大捷

取得如此大胜,驻守武昌的南宋名将岳飞决定发动北伐,恢复大宋故土。便于当年六月从襄阳出兵,北伐中原。

岳家军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收复颍昌(今河南许昌)、陈州(河南淮阳)、郑州、洛阳等地。

公元1141年七月,金国再派大军前来反扑,岳飞亲率主力驻守郾城(河南漯河),双方在郾城大战半日,金军一万五千人全军覆没,主将金兀术逃回开封。岳飞趁势率军进驻朱仙镇(河南开封外围)。

然而,就在岳飞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开封,打过黄河之时,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撤军后,金军再度占领河南全境,北伐成果付诸东流。

公元1142年正月,回朝之后的岳飞被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于风波亭,一代抗金名将就此陨落。

岳飞死后,以赵构为首的南宋向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赵构用岳飞的死,换取了向金国称臣纳贡的机会。自此之后,赵构开始苟安江南,不思进取。公元1187年,时年80岁的赵构死于临安。

百年之后,众人每每提起赵构,无不扼腕叹息,怒其不争。特别对他杀掉岳飞,自毁长城之举深恶痛绝。

而反观耶律大石,以一己之力,在遥远的西域边陲,一个完全没有根基的化外之地,几乎重造了一个崭新的契丹王朝。

公元1143年,56岁的耶律大石积劳成疾,因病去世。而他将带着一份满意的答卷,去见耶律家的列祖列宗。而他的精神,注定被后人世世传颂!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