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深圳南山区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张试卷因题目难度过大、题干阅读量过多而被众多网友吐槽,甚至被称为“难出天际,很抽象”。一些中学老师也表示,这样的试卷对他们来说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据了解,这张试卷的总题量达到了36道,原定考试时间为90分钟,平均每道题目答题时间仅为2分30秒。在这样的时间压力下,学生需要完成读题、理解、思考、计算和书写等一系列步骤,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考试过程中不得不延长了20分钟,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学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试卷的难度和题量过大,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面对如此复杂和抽象的题目,难免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和自信心,还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南山区教育局对此回应称,这样的试卷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适应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顺应课改方向的一种尝试。这样的解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承受能力。教育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推进和完善,而不能一刀切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变革。
事实上,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增加题目的难度和阅读量。情境化、跨学科和增加阅读量等新的命题特点,确实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但这也需要在保证题目难度适中和题量合理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会像这张试卷一样,出现形式大于内容、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
此外,教育改革的推进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考试内容。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和考试要求。
这张引起广泛热议的小学数学试卷,不仅反映了教育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醒我们要在创新与学生实际之间找到平衡点。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只有在保证学生实际水平和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的初衷和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