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卷子

还有卷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8 19:37:36

  2023年高考刚刚结束

  但这张卷子

  你会做吗?

  高考结束后

  考生和家长终于能放松放松

  这时,一些骗子

  开始盯上考生和家长

  安徽警方提醒

  高考结束后

  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这些信息不能暴露!

  高考结束后,考生们将会经历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不少同学喜欢拍照晒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喜悦。招生部门提醒考生,有6样东西不要晒:

  1、准考证不能晒。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如果考生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2、身份证不能晒。

  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作了模糊处理,但在稍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分分钟可以恢复或加以改造利用。  

  3、考生号和密码不能晒。

  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号码,高考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体检结果查询都需要输入。  

  4、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不能晒。

  考得不错的考生晒一下成绩似乎可以理解。但是,这类照片同样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5、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不能晒。

  志愿填报除了要在网上操作,还需要考生填写纸质表格并签字确认。有的考生为了留念会对纸质表拍照,但是千万别晒出去,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6、录取通知书不能晒。

  录取通知书晒晒信封或封面还可以,内文就不要晒了。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都在上面,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了这些信息,考生被诈骗电话骚扰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预防信息泄露的同时

  也要能识别

  骗子的套路

  这些骗局不能相信!

  一、“提前查分”骗局

  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分数,诈骗分子便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链接中会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交纳一定的查询费用,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二、“填报志愿指导”骗局

  不法分子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各地教育部门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质机构或企业合作,商家所谓的“内部大数据”纯属造谣和营销。

  考生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趁虚而入。

  三、“可修改成绩”骗局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想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通过散布“考试未过,可内部操作”“内部加分”“交钱包过”等诈骗信息,声称可以通过黑客的技术手段进行改分,骗取事主转账。

  警方提醒:

  高考成绩评分、统计、公布均有严格流程,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不可能通过所谓的“内部人员”修改成绩,切勿因为一时想走“后门”落入骗子的陷阱。

  四、“奖学金”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助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

  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五、“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

  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招生名额没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警方提醒: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

  六、“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警方提醒:

  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七、“伪造虚假查分网站”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假查分网址,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信息,或者声称可帮助提前“有偿查分”的方式诈骗钱财。

  警方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查分网址和查询方式,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八、“冒充军校招生”骗局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印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不会计划外扩招、提前“预录”,更不会向考生和家长收取费用,切勿相信。

  九、“艺术招生”骗局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

  艺术类招生,均有严格的分数线等条件限制和统一投档等招生程序。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十、“定向招生”骗局

  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以诈取家长钱财。

  警方提醒:

  在省市的定向招生计划与其他招生计划一样,由省招办集中统一投档录取。除了省级招办,没有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可以办理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手续。

  高考后

  考生们从极度紧张状态下放松

  也容易出现一些

  “太浪”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能"太浪"!

  1、预防溺水

  高考过后,气温比较高,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每年都会发生学生溺水悲剧。

  警方提醒: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馆,不要到荒郊野外野泳,也不要到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

  在游泳池或在海边游泳时,要弄清深水区的位置,若不是游泳高手,要佩戴救生圈加以保护。

  发现有人落水施救时,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能盲目下水救援,要量力而行、科学施救。

  2、交通安全

  高考结束后,很多考生会选择外出聚会、游玩。

  警方提醒:

  考生出行要当心,骑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切莫酒后驾车;不要和陌生人搭伴出游,外出游玩要将详细行程告知家人。

  3、身心安全

  考试结束后,很多孩子喜欢和同学互对答案,考试内容可以交流,但是心态要摆正,不要过度影响自己的情绪。

  警方提醒:

  考试全部结束后,家长要适当留给孩子自由的空间,由于过长时间的紧张学习给孩子带来压力,考生会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家长可带孩子去旅游、散心,放松心情,调整不良情绪。

  4、打工安全

  高考结束,有考生选择找寻兼职、实习等工作充实自我、积累经验。不过,初接触社会的孩子,社会阅历浅,容易被“高薪”虚假招工信息诓骗。

  警方提醒:

  在寻找暑期工作时,一定要擦亮双眼,警惕用工陷阱。防止“黑中介”的诈骗,到有资质、信誉好的正规中介找工作,不随意相信网络上的兼职广告,对要求先交定金和保证金的工作,一定要警惕。

  5、运动安全

  做运动千万别逞强,累了就停下来歇歇。

  警方提醒:

  如果平时没有经常运动,在接触剧烈运动时,一定要考虑身体承受能力,如有不舒服,就立即停止,千万别硬撑着。

  在人生这场漫长的旅程中

  高考只是其中一场大考

  快乐平安的成长

  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最后祝愿同学们

  都能收获理想成绩和完成梦想人生

  安徽警方

  将一直守护

  每一位同学的平安成长

  来源 | 警方综合 海报 | 郑瑞

  编辑 | 王娅飞 校对 | 盛况 审发 | 李飞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