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妈 CE爸妈学堂
前阵子,一位同事说,看见自家娃答的期末考试卷子简直要气吐血。
试卷上一个12分的大题,居然直接空着。
空着的原因更让人生气,没看见~
除了丢题、落题,大家还有没有发现孩子的这些类似情况:
- 拼音bd、pq、ft、nu不分;
- 读书落字;
- “人”“入”、“上”“下”、“士”“土”分辨不清;
- 数字3、5、7等左右颠倒;
- 8 7脑子里想的是15,下笔就写成51;
- 列竖式对不齐……
我曾经以为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孩子没记住或者是粗心,还曾经让CC多写几遍,多记几遍……
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明显,该落的题还是落,该分不清的还是分不清……
后来我也是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孩子出现的这些状况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关系不是很大。
真正的原因是:孩子的空间能力不足。
是不是很多人都以为,空间感是在以后的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才能用得到的。
非也!
CC一、二年级做的数学题中,所有和空间感相关的题目,都被老师标注为「重点题型」!
也是拉开孩子们分数的重点题型之一。
更重要的是,小学老师一直认为,加减乘除这类基础运算能力只要练熟,差距不会拉开太大。
但是数学空间思维,以及未来的几何问题,可就不一样了。
这类需要运用到思维模式和思考力的题型,可不是靠认真和努力能迅速赶上来的。
美国一家儿童健康研究所,曾针对低龄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做过一项有关空间思维的研究:研究中,孩子们被随机分配到两个实验组。第一小组,老师带孩子做了很多空间构建类的练习,比如搭积木、画地图、玩形状拼接桌游等;另一个小组则没有进行空间思维类型的课程。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的领队老师都没有教任何数学知识。7个月后,研究发现第一组儿童的数学成绩有显著提高,而另一组则表现平平。
而且,除了数学学习之外,语文中的拼音、识字、阅读;英语中的拼写、单词拼读等全都离不开空间知觉能力的。
成年之后,空间思维好的人,遇到问题,立体感和整体感更强,考虑问题更全面,也更有逻辑性。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理学院院长罗格•道斯甚至说:
如果不对空间思维加以重视,将无法培养出21世纪会学习、懂生活的年轻一代。”
更有研究表明:3-8岁是孩子空间思维发展的敏感期,到了十岁的时候,孩子的空间思维就完成了成人的95%。
也就是说,十岁前可是孩子空间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一定要抓起来。
那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空间能力呢?
不管是培养什么能力,于孩子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玩中学。
所以,今天C妈给大家准备的就是几类提升孩子空间感知力的小游戏。
拼搭类
拼搭类的游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拼搭(像:孩子们经常玩的七巧板、拼图之类);一种是立体拼搭(积木、乐高)。
不管是平面还是立体,孩子们通过把众多的零部件合成一个整体;或者把一个整体拆分成众多的零部件,这个反复拼装拆卸的过程可以让孩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就比如:
两个半圆可以拼成一个圆;
蝴蝶需要左右对称;
类似这些,我们费尽口舌讲半天,肯定不如花一分钟的时间让孩子亲自感受一下来的更实在。
就算是平面的拼图游戏,孩子在思考谁在谁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或者,一块图形为了匹配题卡上的阴影,应该横着、竖着还是斜着……
这些都是提升孩子的空间感知力的过程。
如果是积木,带给孩子的空间感就更强烈了。
就算是不拼,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这种效果就已经很明显了。
一块半圆形,从四个角度看,它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半圆形。
不同的几块积木,找一个合适的角度,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长方形。
拼起来的效果就更不用说了吧!
这个不断思考,不断试错的过程,正是提升孩子空间感的过程啊!
折纸类
折纸对孩子来说应该也能算得上很有吸引力的一项游戏了。
而且,取材方便,经济实惠啊!
为什么折纸也能提升孩子的空间感呢?
这是因为折纸中涉及了很多关于点线面体、从平面到立体、从抽象到具象的几何知识。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啦!
比如: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折一个正方体呢?
不论怎么折,长宽高是一样的,各个面的面积是一样。
让孩子用自己的手,用不同的折法,玩转正方体,再有什么关于正方体的问题肯定难不住他。
幼儿园的孩子们刚开始接触折纸,也不用搞得太复杂。
就这个最简单的东南西北,就可以让孩子搞清楚正方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
折出来,还能写上赞美、惩罚、恶作剧的话,玩一下爸爸妈妈小时候最爱的游戏,一点不浪费。
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是一个难点。
折一折理解的就更清楚了。
咱们公号里有一些免费的折纸资源,需要的后台回复“折纸”就可以领取了。
迷宫类
迷宫是完全平面的游戏,为什么能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呢?
因为,迷宫游戏可以看成是城市大小道路的一个缩影,一个二维或三维的空间。
孩子玩走迷宫的游戏时,想要找到通往目的地的路线,就需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排除不能通过的道路,这个找路,选路的过程就是锻炼孩子空间定位能力的过程。
而且,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院的科学家们证实:
当孩子进行走迷宫游戏时,孩子大脑里记录空间关系的顶叶区会变得活跃。
陪孩子玩过迷宫游戏的家长应该都知道,拿到迷宫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确定出口在入口的什么方向,以便规划出路线的大致方向。
这就锻炼到了孩子的方向感。
还有这种迷宫,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左右拐,还要不断在脑海中想哪条路在上面,哪条路在下面,更加锻炼孩子的空间感。
开放性玩具
C妈一直认为,开放性玩具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最最必不可少的一类玩具了。
比如:树枝、石头、沙子、水……
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但是变化的丰富性绝对是一般玩具比不了的!
它们除了带给孩子丰富的感官体验,用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感也是非常不错的。
比如:
把同样多的水装进细的瓶子、敞口的盆、吃饭的碗、喝水的杯中,让孩子猜一猜那个多?
把相同长度的两根树枝一个横着,一个竖着,问问孩子哪一根看起来更长?
孩子说出答案之后,可以引导孩子证实自己的答案。
比如:
把不同容器中的水倒进相同大小的容器中;
用尺子量一量两根树枝的长度……
让孩子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个玩具还可以是一根粉笔。比如,我们可以带孩子玩一种贴鼻子游戏。
在小黑板上画一张小动物的脸,眼睛嘴巴都画上,空着鼻子。
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去填鼻子,下笔的时候,我们指导他,上一点、左一点,让孩子跟着指令调整。
这个过程中,他对空间关系的认识就非常深刻了。
C妈说:培养孩子的空间感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说它简单是因为很多游戏,乃至我们身边的小事都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感。说它难是因为培养孩子的空间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但即使坚持下来不容易,C妈认为还是要重视起来,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这点时间,咱们应该完全花的起。只要坚持下来,总有一天孩子的进步回事肉眼可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