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编试卷和讲义

老师怎么编试卷和讲义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13:43:50

再小的机构也要有自己的产品。讲义就是培训机构最重要的产品,也是整个机构产品线的核心,有了成体系的教材产品,一方面可以方便机构的教师备课,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销售成单。销售在和家长介绍我们机构课程的时候,不再是单靠一张嘴去说服家长,而是通过产品来打动家长,体现我们的专业性。

其实大家可能都有过自己做产品做教材的想法,但是往往在制作的过程中,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制作出来的结果差强人意,投入了很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最后做出来的讲义反而不被大部分老师所认可。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无外乎这三点:

1、只是做了知识的搬运工,没有对知识进行重组

大部分老师做讲义,都是把知识点和题目堆积到一起,拼凑知识点和拼凑试题,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从百度上下载下来的是什么样,讲义上就是什么样。

2、做讲义只是解决燃眉之急,没有考虑到衔接问题

上级领导布置了春季讲义制作的任务,那就只专注于春季讲义,没有考虑到要和暑期的讲义衔接,只是想着赶紧把任务完成,做完一个算一个,至于后面的讲义该怎么做,就管不了了,也不关心。

这样就会导致春季讲义的内容很多很全,但是不精细,像囫囵吞枣一般赶紧把所有知识点捋了一遍。到制作暑期讲义的时候就不知道该讲什么内容了,感觉每个内容都讲了但是都讲了个大概。

我给学生上课时就一直强调,不要做一个“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女士”,不能说这个知识点我理解地差不多了,这道题目做的差不多了。差不多就等于不会,考试的时候该出错的地方还是会出错。

在自己做讲义的时候也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情况,不要做一个“差不多先生”。

3、试题难题不一,前后题目无关联,逻辑性不强

讲义中的试题应该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逻辑。如果只是把题目放上去,没有按照难易程度以及题型类别进行分类排序, 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只是学会了做这几道题,没有掌握根本的方法和技巧。

那刚才讲的这些问题,怎么在讲义制作过程中去避免呢?

其实很简单,利用题库、大纲、搭建讲义试题框架这三个工具和方法就可以解决。

题库就可以解决做讲义纯靠百度拼凑的现象。大纲就可以很好地衔接不同季度的讲义。搭建讲义试题框架,也就是在做讲义之前要定规则,题目不能全是例题,既要有【例题】,也要有【巩固】和【变式】。

讲义制作的过程分为两步:

一、讲义大纲制作

二、讲义内容制作

一、讲义大纲制作

制定讲义大纲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确定基础要求、明确讲次内容。

1、确定基础要求

就是要确定课次、年级、季度、内容、班型这些内容。

2、明确内容讲次

就是要确定在每个年级每个班型在每个季度对应课次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比如初三暑期基础班,一共是12次课,这12次课要讲哪些章节的内容,每个章节讲多少次课,每一讲又需要讲哪些知识点。

这个不能由某一个人随便定,是需要有依据作为参考,经过老师们的集体教研确定的。

依据有三点:

举个例子:

以初三数学的暑期基础版讲义为例,现在已经确定好年级为新初三,季度为暑期,课次是12次课,班型是基础班。那接下来需要确定内容和讲次:

那怎么确定内容呢?我们需要参考课本进度以及周边学校的课程进度来确定。如果机构在北京,教材版本是新人教版教材的话,课本上初三的目录如图。周边学校一般在初二下期末,就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学完,初三开学不会按照课本进度讲,基本上是先讲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这三章。

那再确定一下讲次,也就是这些章节怎么分配内容。

刚才也说过,分配的依据有三个:

首先看讲次,暑期课次是12次课,最后一次课是考试,也就是需要把这些内容分配到11讲的讲次里。

其次看知识点数量,这个可以参考题库和课本,我们先看一下课本上二次函数分为3个知识点,相似3个,锐角三角函数2个。那先按照3、3、2的形式进行分配,这样就有了8次课。那再看一下考试中,哪些知识点比较重要,是常考知识点。这是今年北京西城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一部分,二次函数占了40%,其他两个占18%、13%。也考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占12分,很明显,二次函数非常重要,那就需要再加上一讲二次函数的内容,现在讲次分配就成了4、3、2,现在一共9讲。

再考虑到北京中考会考一道几何压轴题目,所以再加上2讲几何模型讲解。这样进行安排分布后,这本初三暑期基础版讲义内容就出来了,总共是要讲四大章节分别是4、3、2、2次课,共11次课,内容也安排好了,这样大纲也就确定下来了。

这是之前制作好的初三暑期的讲义大纲,分别有知识点、标题、内容以及讲次。

二、讲义内容制作

讲义大纲确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讲义了。

1、建立每一讲目录

第一步要确定每一讲的目录,也就是每一讲的标题是什么,具体讲哪些知识点。在确定目录的时候最好按照章节来定,也就是要一次性定下来二次函数四讲的目录。

题库上的二次函数是分了五个部分,在大纲上二次函数要讲四讲,那这样就可以把第一部分当作为第一讲,然后二、三部分当做第二讲,第四部分当中第三讲,然后第五部分当作第四讲就可以了。其实这个分类不是最终版,后面还可以根据题目的量再做调整。这也是为什么让大家按照单元进行梳理知识点。

另外做讲义的时候,千万不要进入误区:不要想着一开始就能把知识点分的特别详细特别好,这个通常是完不成的,在做讲义的过程中很多都是需要再进行调整的。

2、选题

接下来就进入到核心工作了——选题,选题需要有标准:

①首先要按照题型分类

选题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还要按照题型再进行细分,比如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这一讲,不能通篇就一个知识点然后放上很多例题,一定要在讲义上将题型分类清楚,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考试常考题型。

那题型怎么去总结分类呢?非常简单,以北京为例,我们先需要题网站上把北京各个城区的二次函数与实际应用的题目都下载下来,大概30题左右。然后新建一个文档,在新建的这个文档上记录每一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题型,先做出个1.0版本,后面可以再调整。

这样就能看出来哪些知识点常考,哪些不常考,也就确定了这一讲下面的题型。记录题型的这个文档要保存下来后面还需要用到。

这样做讲义,刚开始可能时间上可能会长一些,但是所有老师能很快上手操作。并且可以把所有的常考题型都总结出来,沉淀下来。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些直接从网上找现成的资料就好了,不用自己这么费劲地整理。但是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地区考察方式和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可能在北京考A、B类题型,但是河北就考察C、D类题型,如果硬把北京的题型放到河北的讲义上,那孩子学习的知识考试根本就不会考,老师课讲的再好学生成绩也很难提高。

所以真题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发动自己机构的老师收集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试卷,最后都沉淀成word版本,为制作讲义做准备。

②难易度区分

接下来,就是要区分题目的难易度。同一个题型下近似的题目使用【例题】【巩固】【变式】的形式区分。例题一定要尽量简单一些,巩固题目稍微复杂一点,【变式】要具有挑战性。

把同题型的题目选择3道题,简单的当做【例题】,差不多的当做【巩固】,难一点的,当做【变式】。

③题量

一讲讲义,同一个知识点一般控制在两个例题,不要太多。2个小时的课程10道题比较合适,选填算半道,解答题算1道。

④来源

题目的来源不要太老,尽量以最近的真题为主。题目上如果能体现题目来源,老师上课的时候也可以知道侧重点,对于新老师上课也更得心应手。

做讲义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而是要发挥最大的价值。完整的一系列的讲义,不仅是突显机构专业性、辅助教师上课,还可以用作新教师培训教材让新老师快速熟悉重难点、常考易错点,带着这样的思维去做讲义思路会清晰很多。

3、添加知识点

当题目都选好之后,就要把知识点添加进去。

添加知识点的时候,千万不要太笼统,最好按照这一讲的目录进行添加。比如这一讲的目录里面分了四个知识点,那么在“知识讲解”的模块,也要对应有关于这四个知识点的具体解释。

标准就是:老师讲解完这个知识点,孩子会做【例题】,或者至少能听懂理解【例题】。

4、排版

讲义的题目、知识点都制作好之后,接下来就是排版工作了。排版一定要有一个标准,一个电子版的标准,给到所有参与研发工作的老师,在开始排版工作前集体培训,最好能现场实操完成一讲,统一所有人多的操作标准,这样能保证其他讲次都能统一!

这是我们之前在做讲义的时候使用的审核表,别看这个表格不大,但是类别分的很细,都是在一个个坑中不断改进迭代的。

当完成上述4步后,讲义就可以交付审核了。

【行动清单】

讲义制作的时候,分为两大步,6小步:

一、讲义大纲制作

1、确定课次、年级、季度、内容、班型

2、明确内容讲次

二、讲义内容制作

1、建立每一讲目录

2、选题

①首先要按照题型分类

②难易度区分

③题量

④来源

3、添加知识点

4、排版

本文为原创文章,内容节选自K12商学院杨晓璞老师的《教培行业研发能力特训营》,感兴趣的老师请关注公众号【K12商学】【K12商学课程】,获取教培行业管理运营方案!

若想转载到其他平台,请私信留言,获得授权后即可转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