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上的多音字题目怎么编辑的

试卷上的多音字题目怎么编辑的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06:47:55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曲黄河(qǔ) 环绕(rào) 黄莺

B.浪淘风簸(bǒ) 南朝(cháo) 天涯

C.花木成畦(qí) 织女(zhī) 毛檐

D.两山排闼(dá) 银河(yín) 酒旗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九曲/黄河/万里沙 D.如今/直上/银河去

3.课文回顾

(1)《浪淘沙》(其一)借黄河__________的景象,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的气概,以及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

(2)《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__________的春景和____________的楼台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__________的感叹,寄托了讽喻之意。

(3)《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洁净清幽,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浪淘沙》中,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诗中抒发了作者郁闷彷徨、孤独失望的思想感情。

必做题

提升类

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让我们感受到黄河裹挟黄沙,奔腾而来又蜿蜒而去的气势。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并根据积累,完成后面的练习。

【资料1】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资料2】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黄河都会携带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约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的泥沙常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1. 读了资料1,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将进酒》中描写黄河的名句:

, 。

(2)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读了资料2,我想写一句保护黄河的宣传语:

必做题

拓展类

成语积累。

请写出几个含有“春”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基础类:

  1. B
  2. B
  3. (1)雄伟壮美 奋发有为 豪迈 宁静美好
  4. 明丽 烟雨蒙蒙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物是人非
  5. 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和人品的高洁
  6. D

提升类

  1.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示例: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拓展类:

示例:春意盎然 春色宜人 春满人间 春色满园 春回大地

第18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比一比,再组词。,

簸( ) 涯( ) 绕( )

欺( ) 崖( ) 饶( )

2.根据语境写诗句。

(1)《江南春》一诗从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江南的春景。江南春美,声美色也美。诗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美,静美动更美,诗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春美,晴美雨更美,诗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的《书湖阴先生壁》暗用的典故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达了湖阴先生爱美的情趣。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南朝一共有四百八十座寺院。( )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淘金者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

(3)“护田”和“排闼”两词,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在退居时期仍有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

4.下面对三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春》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对南朝覆灭的感叹,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B.《浪淘沙》中,“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河道逆流而上之意,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书湖阴先生壁》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和环境之美,也赞扬了湖阴显示爱劳动、爱洁净、爱花木、爱自然的良好品性和高尚的情趣。

必做题

提升类

  1.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前优美的景色,“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干净、清幽,“____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3)诗的后两句中,“________”运用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

(4)诗的后两句是对偶句:“一水”对“________”,“护田”对“排闼”,“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用自己的话说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蕴含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再写出一句描写这个季节的诗句。

必做题

拓展类

7.本课三首古诗为我们依次呈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美丽如画的江南景色和流水环绕着绿野的田园风光。边读诗边展开想象:哪一首诗在你的头脑中展开了清晰的画面?请写下来。

读《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基础类:

1.颠簸 欺负 天涯 悬崖 绕圈 饶命

2.(1)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

(2)王安石 护田 排闼 拟人

3.××√

4.A

提升类:

5.(1)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1. 净无苔 花木成畦 手自栽
  2. 排闼
  3. 两山 将绿绕 送青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D
  5. (1)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6.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往事的感慨之情。
  7. 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拓展类:

7.示例:江南春 广阔的江南大地上一派美丽的春光,繁花似锦,碧草如茵,绿树掩映着红花。小燕子在嫩绿的柳枝中穿梭,黄莺在阵阵啼唱。放眼望去,村庄依山傍水,小酒馆门前的酒旗迎风招展。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一座座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第19课 只有一个地球 第一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后打“√”。

遨游(áo ào) 璀璨(càn cán) 恩赐(cì chì)

和蔼(hé hè) 资助(zī zhī) 泛滥(lán làn)

2.读句子中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那被蓝色纱衣bāo guǒ( ) 着的jīng yíng( )球体,就是我们的地球母亲。她美丽壮观,hé ǎi kě qīn( ),孕育着广阔天地间的一切生命。她拥有着丰富的矿产zī yuán( ),并kāng kǎi( )地赠予人类,为我们的发展做出gòng xiàn( )。然而人类làn yòng( )化学品,过度开采使得地球母亲千疮百孔。她亲眼mù dǔ( )我们的出生与成长,期待能够继续孕育我们,千年万年。

3.课文回顾。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形式,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___________”的事实,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呼吁人类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做题

提升类

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jì jí)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shuì suì)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 姿)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镜 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划去选文括号中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2)选文中划线的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选文中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两大特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认真读文段,判断下面问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因为科学家提出那么多设想,人类完全有理由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 )

②“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

③读了这段话让我们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

必做题

拓展类

5.小练笔。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请你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拿_______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1.áo càn cì hé zī làn

2.包裹 晶莹 和蔼可亲 资源 慷慨 贡献 滥用 目睹

3.地球的渺小 自然资源有限 人类无法移居 只有一个地球 保护生态环境,精心保护地球。

4.(1)划掉“jì 、shuì、姿、镜”

(2)举例子

(3)可爱 脆弱

(4)×√√

5. 示例:土地资源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一直被破坏,地球上将不能再种植任何庄稼,人类也将失去立身之本。到那时,人类将无法在这个星球上生存。

第19课 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3)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

(4)科学家们提出来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2.品读句子,理解加点词的含义。(填序号)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

A.“本来”在这里的意思是“原有的”,是指原有的各种资源可以再生,后有的资源就不能再生。

B.“本来”在这里的意思是“原先、先前”,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3.按要求写句子。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为反问句)

  1.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修改病句)

必做题

提升类

  1. 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其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文中□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在文章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选文是围绕哪个关键句来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4)画“﹏﹏﹏”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除此之外,常用的说明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针对选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一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二是人们滥用化学品。

B.选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C.选文第2自然段加点词“本来”点明了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人类无节制开采和破坏却改变了它。

(6)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写到后面的横线上。

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课外阅读。

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也不会自行焚化。混合而成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在工厂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尔吹过一阵清风,就会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有益于人们的健康。

——选自鲁斯·坎贝尔《可爱的地球》

(1)用“ ”画出本段落的关键句。

(2)为什么说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请你结合文段内容概括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地球是如此美好却又脆弱,生活中你了解到哪破坏生态的现象,请你写一个现象,并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者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吧。

我注意到了这一伤害地球母亲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此我设计了一条这样的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做题

拓展类

6.想象小天地。

科学家提出了很多设想,比如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假设移民基地建造成功,假设我们能成功移民火星,在移民之前,请你给即将移民火星的地球人类提出几点忠告。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1. B C D A
  2. B
  3. (1)再说,没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4. 人类怎么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5.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4. (1)、、,,,

(2)不是 而是 不但 还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4)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5)B

(6)读了这个句子,我想到了生活中看到的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工厂偷偷向江河里排放工业废水,农村里有大量使用农药,不少地方依然大量地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还有不少人乱砍滥伐树木。

宣传语: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

5. (1)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它有个美妙的大气层。

(2)大气层氧气的含量恰到好处,不会过量却又恰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且对我们的健康有益。

(3)许多地区随意排放不加处理的污水,破坏了水资源

饮水思源,去污洁净

6. 本题要给即将移民火星的地球人类提出几点忠告,可以告诉他们任何地方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要节约资源,要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此为开放题,建议合理可行即可,答案不唯一。

第20课 青山不老 一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记载(zǎi zài) 险恶(wū è) 归宿(sù xiù)

不禁(jìn jīn) 参天(cān cēn) 淤泥(yū yī)

波光粼粼(lín nín) 气运亨通(xiǎng hēng)

2.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地残杀或迫害。( )

(2)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3)一再,很多次。( )

(4)对人谦恭有礼貌。( )

(5)以财物帮助。( )

3.选择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

(3)叮咚——叮咚——( )

4.课文以“青山不老”为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题,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了老人生命的意义在他创造的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B.体现出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C.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老人终有一天会离去,但青山不管怎样都永远不会消失。

D.青山表面上是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象征着老人执着的精神就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将时代流传。

必做题

提升类

5.阅读《青山不老》片段,完成下面练习。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 ),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晚上回来,( ),抽袋烟(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1)用“——”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2)为了这“青山不老”,老人每天重复着怎样的生活?把下面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进沟上山  B煮饭  C吃过饭  D睡觉

(3)老人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作者列举了许多数字,请你找一找,写下来。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4)老人的宏伟设想会是什么样的?请你想象一下,写一写。

必做题

拓展类

6.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类

1.zǎi è sù jīn cān yū lín hēng

2.肆虐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恭敬 资助

3.B A C

4.C

二、提升类

5.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BACD

(3)15年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写出了老人所做出的成绩。

(4)将改造更多的沟,建更多的防风林带。

三、拓展类

6.更上一层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1课 三黑和土地 一课时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字词闯关。

(1)谎言露( )馅了,他的脸上露( )出了难堪的表情。

(2)散( )漫的孩子在操场上分散( )开来。

(3)他bǎ( )地pá( )得又平又顺溜。

(4)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zhāo( )手,zhào( )唤我们不断前进。

2.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活像旱天的鹅,( )见了水( )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三黑( )耙地,( )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招呼”一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B.照料,照管;C.用言语、点头、招手、行礼等方式表示问候。

①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

②我在商场遇见了陈老师,连忙和她打招呼。( )

③单位的事,请你帮忙招呼几天。( )

4.写出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

《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 ),从小生活在农村。这首诗写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 )之时。全诗表达了以( )为代表的农民们对( )的热爱,以及拥有了( )后的( )心情。

必做题

提升类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1)如果给这段文字起个小标题,可以是:_____。

(2)“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黑对土地的________________。

(3)回忆你在日常生活中或影视作品中见到过的农民劳作的景象,写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做题

拓展类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抽样调查统计)

国家

以色列

俄罗斯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数量(本)

64

55

11

24

11

4.77

【材料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本阅读。许多中国人从清晨到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社会正在倡导全民阅读,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类

1.lòu lù sǎn sàn 把 耙 招 召

2.一……就…… 一边……一边……

3.ACB

4.苏金伞 土地 三黑 土地 土地 喜悦

二、提升类

5.(1)三黑翻地

(2)热爱之情

(3)示例:我看到过农民伯伯秋天收割稻子的场景。稻子熟了,黄澄澄的稻子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耀眼,一阵秋风吹过,稻子翻出一层又一层的黄色波浪。农民伯伯们拿着镰刀,弯下腰来割稻子,那一簇一簇的稻子在镰刀下齐齐地倒在了地上。不一会儿,稻子便铺满了稻给土地盖上了一层暖暖的被子。看到此种情景,我一方面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劳动的辛苦,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们丰收时的喜悦。

三、拓展类

6.(1) 中国人均读书量最少。

中国人的休闲时间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手机上。

(2)放下手机,拿起书籍,生活更美丽!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根据人物语言,猜人物身份。

(1)很多人因为燃放烟花爆竹炸伤眼睛而导致失明。( )

(2)过年期间119电话忙个不停,很多都是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给国家和个人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

(3)如果大家不燃放烟花爆竹,我们工厂就会停工,我们就会失业。( )

2.创设情境,以理服人。

司机:“如果不砍掉树的话,道路狭窄,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

道路附近居民:“砍掉了树,夏天走在街道上特别炎热,汽车排放的尾气也让人难受,所以一定要把树留住。”

你的想法呢?请你说服其中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小组,选择一则材料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选择一个角色,从这个角色出发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关于倾听的要求,以下是几位同学的想法,你觉得好的有(   )(多选)

  1. 我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需要参与讨论,不需要倾听。
  2. 认真倾听他人的话,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然后思考,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C.尊重不同意见,倾听时要有耐心,不能心不在焉。

必做题

提升类

4. 学习交际方法,开展实践活动

①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②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③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

选择“普通市民、消防队员、环卫工人、鞭炮厂工人”中的一个身份,来谈一谈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必做题

拓展类

5.口语交际

有时候,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假如,让你说服闯红灯的市民,作为小学生,看到这种行为时,你会如何劝阻和制止呢?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类

1.眼科医生 消防队员 鞭炮厂工人

2. 范例:我想对司机说:是啊,不拓宽道路,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如果没有树的话,我们的城市也不美了。其实树不一定非要砍掉,把树移栽,让树为净化城市空气、美化环境作贡献岂不更好?

3.B C

二、提升类

4.环卫工人:每到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不但造成大气严重污染,还会产生许多垃圾,清扫和处理起来很费事,严重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

三、拓展类

5. 叔叔您好!您闯红灯了,红灯还在亮呢。叔叔看来你有急事的,不然您不会闯红灯的吧?这样是违反交通规则。是的,闯红灯是很危险的,我们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啊!如果出了交通事故,我们闯红灯是负全部责任的啊!

习作《学写倡议书》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下面的材料,适合作为本次习作内容的画“√”,不适合的画“×”。

(1)节约电能,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要做到随手关灯。( )

(2)节约水资源,生活废水循环使用。( )

(3)让大家都不再扔任何垃圾了。( )

(4)节约用水,不给花草树木浇水了。( )

(5)不随意践踏或攀折花草树木,保护学校及社区等处的公共设施。( )

(6)不乱扔废旧电池,少用一次性制品,像餐巾纸、塑料袋、一次性木筷等。( )

2.下面关于写建议书,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建议书开头可以写称呼,也可以不写称呼。不写称呼时,需要在正文中点出倡议的对象。

B.正文之后要写上日期,最后要署名。

C.建议书写好后,我们要交给老师。老师批改,打上等级,最后我们修改后,只用誊写在作文本上就行了,不用真的交给需要接受建议的人。

3.下列关于倡议书内容的排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叙述提倡议的背景 ②写标题 ③署名 ④日期 ⑤称呼接受倡议的对象

⑥申述倡议理由、 ⑦提出具体建议

A.②⑤⑥①⑦④③B.②⑤①⑥⑦③④C.②①⑥⑦⑤④③D.②⑥①⑦⑤③④

必做题

提升类

  1. 练一练

要求:针对你发现的问题,分条列点写一则倡议。

第一步:你想好自己要写的内容了吗?不要急于下笔哦,先想想下面的问题,然后编好写作提纲。

  1.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 你发出倡议的理由或意义是什么?
  3.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 你能从几方面进行倡议?
  5. 你是否能把握倡议的格式和结构?

作文提纲

题目

中心

开头

中间

结尾

第二步:根据提纲,完成你的习作吧。

5.下面是圆圆同学写的倡议书的部分内容,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她改一改。

关于清除白色垃圾的倡议书

全市市民们:

您好!

……

“白色污染”问题迫在眉睫,不容忽视。对此,我倡议。

1.提倡“菜蓝子”工程,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

倡议人:圆圆

×年×月×日

必做题

拓展类

6.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黑色的雪花

1991年夏天,一支登山探险队开始攀登喜马拉雅山。登山队将到半山腰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一大片乌云,直向山顶压了下来,霎时间狂风大作,大雪漫天,飘下的雪和山上的雪纷纷扬起,旋转着,飞舞着,雪片像刀子一样,刮打着队员们的脸。登山是不可能了,探险队员们只能找一个背风的岩壁躲起来,想着等风雪过后再登山。

“快看,黑雪!”忽然有一个队员惊叫了起来。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原来不知从何时起,雪花不再那么白了,夹杂着一些灰色的雪,渐渐地,雪越下越大,雪花也越下越黑,满天的黑雪旋舞嘶吼,半空中像有一个披着黑袍的恶魔一样,遮住了阳光,昏暗一片,好像进入了黑夜。队员们从飘落的黑色雪花中,闻到了一股刺鼻的酸味,让人觉得恶心、反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雪终于停了,天也亮了,放眼望去,只见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银白圣洁的喜马拉雅山雪峰,变成了一座黑色的雪峰,黑黢黢的,默然矗立着,失去了女神光艳明丽的神采。队员们的衣服上也都沾满了黑色的雪,令人厌恶却难以揩掉,登山计划就此受挫而取消。

喜马拉雅山下了一场黑雪,这件事很快引起了科学家、环境学家的注意。经过化验调查,原来黑色的雪中含了很多碳的细微颗粒和一些沥青颗粒,同时还有一种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溶解物,所以会产生刺鼻的酸味。

那么,这些黑色的雪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它们是从遥远的科威特飘来的。在1991年年初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战败撤退时点燃了科威特境内的几百口油井,熊熊烈火,黑烟蔽日,大量的石油污染物流散。石油燃烧后的尘埃飘到高空,经过长期旅行,凝成了黑色的雪,于是,喜马拉雅山洁白的雪峰上降下了这场罕见的黑雪。

  1. 这篇短文先写了一件事,这件事是
  1. 登山探险队攀登喜马拉雅山时,发现下了黑雪,登山队员们很难受。
  2. 登山探险队攀登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地发现下了场黑雪,雪中伴着一股刺鼻的酸味,登山计划就此受挫而取消。
  1. 喜马拉雅山下黑雪的原因是(  )
  1. 黑色的雪中含了很多碳的细微颗粒和一些沥青颗粒,同时还有一种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溶解物。
  2. 在1991年年初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战败撤退时点燃了科威特境内的几百口油井,熊熊烈火,黑烟蔽日,大量的石油污染物流散。石油燃烧后的尘埃飘到高空,经过长期旅行,凝成了黑色的雪。

3.这篇文章先写( ),再写( )。

A.观察到的现象 B.现象产生的原因

4.针对这个现象及现象产生的原因,你有什么好的倡议?在好的倡议后的括号里打“√”。

A.战争也能让环境恶化,我倡议全世界的人民反对战争,保卫和平,保护环境。(  )

B.禁止使用石油,石油带来的污染太可怕了。(  )

5.读了上面的短文,我知道了倡议书的内容该怎么写。在下面说法正确的后面的括号里打“√”。

A.津津:先提出解决问题的倡议,再写清楚存在的问题,最后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  )

B.宁宁: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倡议。(  )

C.丹丹:先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再写清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倡议。(  )

6.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请写一写。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类

1.√√××√√

2.A

3.(1)√

二、提升类

4.

作文提纲

题目

清除白色垃圾的倡议书

中心

白色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被破坏,地球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开头

称呼

中间

正文

  1. 写清楚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倡议。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应该像善待自己一样去善待地球。
  2. 提出倡议,内容写清楚,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3. 写一两句鼓动性的、呼吁性的语言。

结尾

落款

例文:

清除白色垃圾的倡议书

广大市民: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存所需的各种资源。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们应该像善待自己一样去善待它,谁不想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更漂亮呢?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廉价的塑料制品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农用薄膜、包装袋、一次性餐盒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白色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被破坏,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就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十分淡薄,对白色污染满不在乎。为此,我提出以下倡议:

1.不要乱扔垃圾,应该将垃圾分类放到指定的垃圾箱中。

2.节约资源,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3.买东西时尽量自备购物袋,减少塑料购物袋的使用。

4.发现身边的人有破坏环境的行为,要积极提醒并劝诫。

作为地球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可以创造一个美丽的世界。

六年级三班 张洋

10月8日

5.称呼顶格写,“我倡议”后面的“。”改为“:”,“蓝”改为“篮”

三、拓展类

6.(1)B (2)B(3)A B(4)A√ (5)B√

(6)示例:乱扔垃圾;洗完手不关水龙头;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

语文园地六 分层作业

作业分类

作业内容

分层要求

基础类

  1.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填写诗句,完成练习。

A.如今直上银河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千里莺啼绿映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2.理解古诗常常会用到以下三种方法。以下是小明对诗句的理解。请判断他理解时主要运用以下哪种方法?请把序号写相应的括号里。

①想象画面 ②借助注释 ③联系典故

(1)A句诗人由眼前景,借助牛郎和织女民间传说故事,联想到黄河与天河相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

(2)读着B句,在小明眼前仿佛看到江南处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丰富多彩江南春画卷尽在眼前。( )

(3)C项后半句中“排闼”一词,根据课后注释可知是“推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诗句的意思是说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绿色送到眼前。( )

3.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蜗牛需要观察周围的情况,但同时也需要躲在自己的壳里。眼睛长在触角上就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它的触角又细又长,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如果一只饥饿的鸟正好停在蜗牛附近,蜗牛的眼柄就会像微型望远镜一样收缩起来。这样它们的身体就能完全藏进壳里了。现在你知道蜗牛的眼睛为什么长在触角上了吗?

A.蜗牛的眼睛可以观察到四周。

B.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的原因。

C.蜗牛的眼睛非常灵活且敏锐。

D.蜗牛的眼柄很像微型望远镜。

4.填空。

五行:金、木、( )、火、( )

五谷:( )、( )黍、菽、稷

五音:宫、( )、( )、徵、( )

五彩:( )、青、( )( )黑

必做题

提升类

4.根据下面公交站牌上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1)小明同时看到763路和65路站牌,那他所在的站点不可能是( )。

A.温泉镇 B.宋家洼 C.凯旋路 D. 青龙湾

(2)家住温泉镇的小明,周五早8:00前到凯旋路的凯旋小学,可以乘坐( )公交车;他周六下午去青龙湾的外婆家,乘坐( )公交车用时比较短。

A 763路 B.65路

必做题

拓展类

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因森林火灾、人类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1)资料中主要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针对环境破坏的问题,有人主张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环境;有人主张多开展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与道德水平。那么,保护环境,应该以法律手段为主,还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如果以此为题展开辩论,请写出你的观点和辩词。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自我评价

今天我收获了_______颗星,我已经积累了_______颗星,真棒啊,继续努力!

教师评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类

1.同到牵牛织女家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一水护田将绿绕

2.③①②

3.B

4.五行:金、木、( 水 )、火、( 土 )

五谷:( 稻 )、( 麦 )黍、菽、稷

五音:宫、( 商 )、( 角 )、徵、( 羽)

五彩:( 黄 )、青、(赤 )( 白)黑

二、提升类

4.(1)B (2)B A

三、拓展类

5.(1)列数字 准确直观科学严谨

(2)我认为就以道德教育为主。

因为教育还是以人为本,拿一个人的道德来进行教育,人们会心服口服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