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道德与法治试卷讲评课教案

初三道德与法治试卷讲评课教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5-02-01 05:15:38

今年的道德与法治期终试题,按照《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坚持在情境中以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功能,为2025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备考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该试题具有以下几个亮点:

1. 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彰显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

例21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劳动之美,认可劳动观念,立志成为全面发展的劳动者。22题在让学生通过骑行与交通安全法的认识与实践,规范社会骑行,培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的习惯等等,还有例17等都体现了育人功能与素质教育导向。

2. 试题命制突出时代主题,强化国家意志,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

例23题强调了山东地方特色,结合山东省情,围绕“走在前、挑大梁”的山东责任担当,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素素养。

3. 试题命制关注学习过程、引导生活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与践行中塑造健全品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正确行为习惯的习得只有通过参与,体验与实践才能巩固与升华,最终内化为稳定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试题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参与、体验与实践内化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例5、例6、例9、例10、例15等。

4. 试题命制注意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增强中华传统文化自信。

例24,意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让世界读懂中国,坚定文化自信。

但今年的试题个别地方值得商榷:

1. 是强调情境的真实性还是情境的模糊处理来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14题中的H省,例22题中的阳光中学,都显示了命题中的情境模糊处理原则。联系实际、关注生活是思政课命题的重要原则,如果采取情境中的精细原则,某年某月,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这样会更显真实、可信。才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目的。

2. 中考试题要不要具有一定的“服务选才”选拔功能?

该试题实际上是2025年中考的样题。一方面要检查初中学生毕业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学科素养。另一方面还要不要具备选才功能,把具有适应高中生学习生活能力优秀人才甄别出来?实际应是二考合一。但从这份试题来看,特别是选择题,很少有复杂的情境,也就谈不上在复杂的情境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参考答案是否只是供改卷老师“参考”?

诚然,参考答案强调开放性,但是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要准确,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阅卷。但从给出的这份参考答案来看,只是给出了大体的答题方向,如,可从几个角度来答,可结合什么来说明等等,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不便阅卷。再如,例22题活动主题与活动目的,只提要求,没有例举,例22题第二问,答案略,也只给出了水平等级。往往让改卷老师一头雾水,如果都能举例或给出示范,显示了开放性,可操作性也会强一些,便于老师掌握标准,进行阅卷。不能只供教师“参考”再让阅卷老师制定更详实的参考答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