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关于“人为何怕犯错?”这个问题,有位视频答主提出了六个观点。
1.怕走出舒适区2.不敢冒险3.不想处理复杂事物4.看得见机会,找不到方法5.看不见机会
6.资源不足,无法支撑转变
如果说知乎视频答主代表的是现代人的观点,那么明朝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第二篇:改过之法,就明确写出了改过的三个条件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运用起来!
一、发羞耻心
羞耻心指的是做错了事情,从心底自觉引发出的害羞愧疚的心理。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书中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最大的、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这个“耻”字。因为明白了这个耻字,就会努力把自己的错误与过失改正,就可以由凡夫变成圣贤;若不晓得这个“耻”字,就会放浪形骸,失掉人格,和禽兽相同了。
二、发畏惧心
(书)所谓“畏惧心”就是要知道害怕,要有敬畏之心。
只有有了“畏惧心”,才不敢胡作非为,才知道真心悔过。世上一些为非作歹之人之所以无法无天,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畏惧心”,因此他们无视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到头来,害别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三、发勇心
发勇心就是知道错了,继而改正错误的勇敢行为。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书)一个人之所以有了过失害不肯改,都是因为得过且过,没有毅力;人要改正自己的错误过失,一定要振奋精神,说改就改,不要日复一日的拖延下去。
主编在文中解读道:发勇心是从知耻、敬畏里生出的,所以,改过的起点是要知耻,只有知耻,才能一心改过,弃恶从善。
好了,说完了改过的原因,重点说一下改过的方法——事理心。
事理心是指所做的事上去改过,从道理上去改过,从自己的内心上去改过。不同的改过方法当然有着不同的效果。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在不断试错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像了凡先生说的那样,只要坚持诚心改过,就会有所成效。这样做,最终受益的会是我们自己。因为,当我们真正改过以后,心情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会变得顺畅愉悦、茅塞顿开。面对棘手的问题时,能明智清醒地顺利解决掉;面对仇人时,能以德报怨,将怨恨转化为欢喜。
托马斯·萨斯说过: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不仅有坚持真理的权利,而且有犯错误的时候,他就已长成了大人。
现代人,很多都是处于“巨婴”的状态,不一定是整个人,而是指有的思想、行为还处在不成熟的状态里。
让我们跟着了凡成长的脚步,从内到外,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网络图片侵权删
智慧的故事还在继续,请继续关注我——人生幸好!大病过后,人生处处皆是幸好。共勉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