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八页!外出监考时,孩子们当场吃了一惊!我也是。平时的模拟测试,也只有六页。阅读量增大,这是必然趋势。得语文者,得天下。
我先做了一遍。题量稍大,难易适中。题型多样,覆盖面广,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语文要素的落实,从字词句段篇到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考查,从课内到课外,从基础到拔高,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母语的洗礼,相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将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
试卷共四道大题,卷面分3分,满分103分。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33分)
试题分析 共4个活动。
活动一:推敲字音字形。根据提供的语境和拼音填空,语境链接的是课文内容,填空是文中词,以及多音字辨音,关键字辨析。
活动二:品析字词精妙。均为判断题,主要是词句段运用,既有课内,又有课外。
活动三:探索文本真谛。判断题是对课文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填写“民间故事阅读记录卡”,是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有效落实。
活动四:撷取诗文精华。根据提供的语言环境,填写古诗词,日积月累中的名句,以及要求背诵的段落,考查积累与运用能力。
共性错因分析
活动二第(2)题,结合语境,将短语填入文段,选择正确的顺序,正确率为1/2。错因分析:①对遣词造句的语感把握不好;②对并列分句的搭配规则不了解;③日常阅读与积累过少。
活动三第(1)题,选择理解有误的选项,正确率为1/2。错因分析:对课文内容、表达方式、关键句把握不准,辨析能力有待提高。
活动三第(3)题,填写民间故事阅读记录卡,包括故事名称、主要人物、最想分享的故事情节,正确率为3/4。错因分析:①未认真审题,关键词为“课外”“民间故事”,错例为:《猎人海力布》、《牛郎织牛》、《草船借箭》、《三国演义》、《小英雄雨来》等;②对民间故事认知模糊;③“快乐读书吧”开展不扎实。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15分)
试题分析 共两个阅读材料。每个材料均设计5-6道小题,题量不小。考查内容涉及:对文章的阅读,对主旨的把握,对结构的梳理,关键词的提取能力,概括段落主要意思的能力,体会作者蕴含的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等。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才是真正考查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共性错因分析
材料一《外婆和鞋》:第2题,这双拖鞋给你留下的印象,要求用文中词概括,对比初读和读完全文的感受,正确率为3/41。错因分析:①未认真读文;②对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不准;③对关键词的提取能力不足。第3题,概括出回忆中令“我”难忘的两个场景,正确率为0,得3分(共4分)正确率为1/5。错因分析:①对文章主旨把握不准;②对“场景”概念模糊;③语言表达不精炼。此题可链接课内第六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目标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材料二《水就是生命》:第3题,出示一句话,判断在全文中的合适位置,正确率为1/4。错因分析:①未认真读文;②对文章结构把握不准。第4题,概括②-⑥段中水的不同作用,正确率为1/4。错因分析:①对段落主要意思把握不准;②提取和概括能力有待提高。此题可链接课内第八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目标为“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9分)
提供两篇材料,课内一篇(朱熹:读《童蒙须知》),关联课外一篇(朱熹:《熟读精思》,设计4小题。考查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对作者观点的明晰。
共性错因分析 第4题,材料一中的“漫浪诵读”,结合材料二,谈谈是什么表现,正确率为0。错因分析:①未吃透题意;②思维受局限,受“材料一”定势思维的影响。
第四大题:习作(30分)
习作是材料作文,选材范围为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部电影,推荐一个有意思的博物馆,推荐一项运动,或推荐一种美食的制作等。可以链接课内习作8《推荐一本书》,或是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其中得25—30分,占1/2。
共性错因分析 ①书写的规范性与书面的整洁度。②段落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③考场作文技巧:开篇点题,结尾扣题。④个别审题马虎,没有按照习作要求,离题万里。
思而有进,笃行致远。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认认真真,细细致致,踏踏实实,夯实基础要牢(牢固),迁移运用要活(灵活),要素落实要实(实效),创设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