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下发2023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要点提出,推进2024年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相关工作。
我认为在2024年湖南全省实行统一命题中考是弊大于利。
首先,湖南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十分不均衡,一旦实行统一命题中考,对欠发达地区的考生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湖南14个市州,如果按照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来分个层次的话,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长沙市;第二层次是常德、衡阳、岳阳、株洲、湘潭;第三层次是永州、郴州、益阳、邵阳、娄底;第四层次是怀化、张家界、湘西州。
长沙聚集了全省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拥有最好的教育硬件条件,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吸引了湖南其他13个市州的学生来入学。
常德、衡阳、岳阳、株洲及湘潭,是传统经济强市,教育资源比较发达,中小学校办学实力较好,可归于第二层次。
永州、郴州、益阳、邵阳、娄底基础教育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属于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属于第三层次。
湘西地区的三个市州,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是特别发达,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在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上处于第四层次。
如果实行统一命题,对长沙市的考生无疑是最大的利好,而对湘西地区的考生则是致命的伤害。
同一套试卷,长沙的考生平均分可能是95分,而到了湘西地区,平均分只有65分。
这样的成绩虽然不会影响当地考生就读普通高中,暂且不会影响考生读高中,但是对考生的心理影响却特别大。
无形中给湘西地区的考生贴上了成绩不如长沙考生优秀的标签,致使他们在今后的高中阶段难以忘怀当初中考的失利。
正如一个正常人,如果在医院被误诊为癌症晚期,当他及家人都不知道这是误诊,自己并未得癌症时,就会在无意间强化他患癌症晚期的我意识,会让一个被误诊的正常人变得真的如癌症晚期一般。
这种刻板印象一旦被标签化了,就会打上深深地烙印,会让一切努力都成空,因为在被打上标签的人看来,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益。
如果这种标签化思维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到了高考之时,全省的考生一起PK,那湘西地区的考生又拿什么来跟长沙的考生竞争呢?
因此,全省统一命题中考,不仅不利于高考选拔人才,反而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
其次,湖南的基础教育虽然在全国处于较发达的水平,但还不至于急于推动统一命题中考。
论基础教育水平,湖南在全国属于前列,尤其是以长沙为代表的中小学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但是,放眼全国各地,目前为止,全省统一命题中考的省份还属于极少数。
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除了四大直辖市以外,仅江苏、山西、安徽、福建四个省份实行了统一命题中考。
官方给出的统一命题中考的理由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进一步推进“双减”,提高中考命题质量,避免中考命题参差不齐的问题,并减少命题成本。
我觉得这样的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
说白了统一命题中考只是对改变了命题的方式,统一了中考的组织方式,并没有改变以分数高低作为中考录取的本质。
说到底还是换汤不换药。
况且一个中考命题又有多少成本呢?比起统一命题、统一中考的成本,难道会更低?
显然不是。
此外,既然专家说统一命题中考更好,那为什么实行统一命题中考的省份却这么少呢?
说到底这个统一命题中考的政策还是在不断探索之中。
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这些所谓的改革只不过是在办公室里敲键盘得出来的结果,最多就是召开了几场座谈会而得出的要改革的结论。
就像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声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评选全国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时所说的那样,要让懂医学的人来做关于医学教育的政策才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试问一下,提出统一命题中考的专家,有多少人是来自于基层教学一线呢?有多少人真正走上了讲台给学生上过课呢?
社会上实际上对这种外行人指挥内行人的做法十分深恶痛绝,但苦于权力的干预。
就像高校里面举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样,台下坐着的都是没有上过一次讲台的学校各级领导,他们却在对台上讲课的老师进行评价。
想一想这个画面是不是很滑稽?
试想一下,你敢让一个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读了十几年医学,但没有上过一天临床的人看病吗?
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喊着反对形式主义,而形式主义却又无处不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策制定者需要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即便是他们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他们也想体验一把权力的快感。
而这种快感就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甚至要全社会为他们埋单。
正如前年推出的“3 1 2”高考改革及权重赋分做法,再让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也让一部分人受伤。
最后,在“双减”之下,推行全省统一命题中考,会让家长陷于被动的局面。
“双减”的内容有很多,简言之就是让学生自由、快乐地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任务,让考试不再是一种负担。
对于“双减”,我是举双手赞成的,因为“双减”让教育回归了本源,让孩子重拾了天真烂漫,让教育少了一些商业气息。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
“双减”在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同时,也让孩子的教育成为了开盲盒的过程。
小学一二年级不考试不排名,小学阶段可在学期末组织一次检验,初中不安排周考、月考、季考,只有统一命题的中考,会让开盲盒的过程更刺激!
在中考结果出炉之前,恐怕家长们都不清楚孩子在班上的排名情况,更不可能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整体排名情况,也就不可能预知在全省中考的排名范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家长会更加被动,一些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又在外务工的家长们,更是陷入艰难的困境。
最终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被老师推荐读职高,上职业高中,今后再次走如同他们自己走过的老路一样:南下打工。
当然,即便是没有全省统一命题的中考,在“双减”之下,至少在高中之前的阶段都属于开盲盒,只不过统一命题中考让这个盲盒开得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于是乎,将无疑会让家长更加焦虑了。
本身“双减”之后,家长们就已经够焦虑了,现在焦虑将要加倍了。
因为通往高考的独木桥上,成绩是唯一的科学客观评价标准,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终极途径,也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最大期望。
如果在中考当中就失利了,那如何让家长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高考当中逆袭呢?
显然不现实,也不具备让家长信服的客观依据和足够证据。
因此,统一命题中考,与其说它是一次中考改革,倒不如说它是继“双减”之后对家长心态的再次重构,让家长们心态再次接受降维打击。
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如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若干年以后,也说不定统一命题中考是利大于弊呢!
但,至少现在不是。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